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的一位權威人士預計,今年我國造船完工量將突破800萬載重噸,占世界市場份額將會從去年的11.8%上升到15%。到2005年,中國造船完工量將超過1000萬載重噸,占世界市場份額增至18%以上。中國正向造船大國大踏步邁進。
然而,業內人士告誡,中國要想徹底改變“只賺吆喝不賺錢”的局面,從造船總量中提升經濟效益,當務之急是須突破船舶“設計之門”。
現代設計是船舶工業發展的前提和關鍵環節。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院長高康說,中國能否成為造船強國關鍵一條就是看設計能力。近年來,我國船舶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自1996年以來連續保持世界第三造船大國的地位,增長速度居于世界各國之冠。2003年,全國造船完工量641萬載重噸,占世界份額的11.8%,超過了整個歐洲國家造船產量的總和。船舶出口量也在快速增加,截至目前,出口船舶占我國造船總量的70%以上,已出口到包括美、英、德、日、法等發達國家在內的9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半以上出口到歐洲。
但并不令人樂觀的是,大量的船舶出口并沒有能相應地換回大量外匯。據悉,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去年交付了約100萬凈噸位的新船,金額約為6億美元,其中80%的客戶為外國公司,但其利潤僅為570萬美元。官方數字顯示,整個中國造船業去年的總利潤是3600萬美元。大多數分析師認為,由于造船業投入了巨資,整個行業不大可能實現贏利。
為什么中國造船業“賺錢難”?很重要的一點,難在設計關。在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建院四十周年慶典上,業內專家認為,中國船舶工業與日、韓、德等先進造船國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首要表現在船舶設計和建造技術落后,技術裝備水平、產品開發能力均明顯低于先進造船國,出口船舶的船用自動化設備基本依賴進口。
“設計是造船之母。國際船舶市場競爭的焦點就是產品創新能力的競爭,只有擁有自主開發能力,擁有品牌產品,才能贏得競爭,擴大市場份額。”船舶設計專家顧建國高級工程師說。
眼下,我國正在朝著成為世界造船大國的國家優先發展戰略目標邁進。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總投資達36億美元的上海長興島現代造船基地建設在如火如荼地推進,按照計劃,10年后,這兒8公里海岸線邊將崛起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廠。中國兩大造船公司之一的中船集團的造船能力將提升到1200萬凈噸位。這將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造船國。
“在這樣的國家戰略下,船舶設計創新與能力提升尤顯重要。”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院長高康說。而眼下,中國造船業也已初步具備突破設計“瓶頸”的實力。譬如在滾裝船系列化開發上,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研制的8000噸船型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入選英國皇家造船師學會“2000年世界杰出船型集”。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超前預研的新一代超靈便型30000噸多用途船主要技術指標也處于當前國際上同類船舶的領先水平,被國際航運界命名為“SUPER-FLEX”船型。此外,在散貨船和集裝箱船和油船化學品船的系列化自主開發上,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所掌握的關鍵技術性能指標均達到國際水平。其中3500箱集裝箱船是目前國內自主設計的最大集裝箱船,現已批量建造出口德國。
除設計能力提升之外,我國船舶設計產業集中度也在增強。來自上海船舶工業總公司的信息顯示,目前國內船舶設計能力主要集中在上海等少數城市,其中上海設計的船舶占全國民用船舶市場的40%以上,僅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一家設計的船型就已為國內船廠贏得出口訂單190艘以上。
顧建國分析說,當務之急,我國船舶工業應大力開展技術創新,以突破船舶設計制造關鍵技術為基礎,以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產品為核心,加快船舶工業技術結構調整和船用設備的現代化進程,方可提高我船舶出口的競爭力,從而實現能與日、韓抗衡的世界造船強國的目標。
作者:徐壽松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