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美國西海岸大罷工
2002年美國西海岸大罷工是太平洋海洋聯合會與國際港口與倉庫工人聯盟勞資雙方發生的糾紛引起的。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于當年7月1日到期,并且于5月份開始洽談新的合同,然而,雙方在是否允許港口貨運站采用新技術、工人的福利待遇、工作條件等關鍵問題上發生了分歧。工人聯盟旗下的碼頭工人開始“消極怠工”。
2002年9月27日,太平洋海洋運輸協會通知10500名工人全部“臨時下崗”36小時。受此影響,海運協會旗下的西海岸29個港口全部封港。
2002年9月29日,代表各港口碼頭工人的勞工聯盟與太平洋海洋運輸協會之間的勞資糾紛談判宣告破裂,有關方面預計罷工將持續下去,美國經濟每天蒙受高達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罷工影響到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為圣誕節準備的貨物積壓在港口,供貨商和銷售商雙雙損失慘重。其中,以農產品損失最為嚴重,大量水果和肉類開始腐爛變質。
2002年10月8日,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命令西海岸港口的工會立即停止已經進行了8天的罷工行動,恢復裝卸作業。代表港口業主的“太平洋海洋聯合會”表示,參加罷工的29個港口可能將于10月9日下午重新開港。一名聯邦法官表示,政府已經符合了下達開港令的條件。法院已經發出了臨時復工的命令,而更全面的聽證會定于10月17日舉行。
2002年10月9日,罷工進入第二周,美國西海岸的29個主要港口依然處于封閉狀態,停泊于港口外的120多艘巨型輪船無法進港卸貨。據白宮有關部門的統計,“封港”事件每天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失提高到20億美元。
2002年10月10日,美國總統布什介入,動用《塔夫特·哈特利法案》,聯邦法官頒發80天冷靜強制令結束封港罷工,美國西海岸29個港口的1萬多名碼頭工人正式恢復上班。封港10天所積壓的大批貨柜,預計至少8星期才能全部處理完畢。由聯邦法官艾爾夏普頒布的臨時禁制令將于10月16日到期,10月17日封港糾紛的勞資雙方均將重返法庭。
事件到此告一段落,但是,分析家指出,勞資雙方的關系沒有真正緩和,對美國經濟和世界其他國家經濟造成的影響是長遠的。
洛杉磯港口今夏增加3000名臨時工
據美聯社報道,今年8月,洛杉磯-長灘港由于來自遠東、尤其是中國的集裝箱輪船運輸量激增,碼頭上貨物堆積如山,搬運工人嚴重缺乏。碼頭搬運工會及船運公司以抽簽方式準備挑選3000名臨時工,但是報名者超過30萬人。太平洋海事協會(PacificMaritimeAssociation)執行官麥肯納表示,報名人數之多,前所未見。這次雇用臨時工的小時工資介于20至28美元之間,非常誘人,因此吸引了眾多求職者報名。據太平洋海事協會資料顯示,2003年,全職碼頭搬運工人平均年收入為89484美元;年薪最高的全職碼頭搬運工人中,大多數平均年收入為10萬到14萬美元之間;所有全職搬運工人都享有免費醫療保險和退休福利,在美國也屬于高工資收入者。
國際金融報實習生 劉洋 整理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1月03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