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 李芃
正當零售商們憧憬著一年一度的圣誕購物狂潮時,陸續運抵的圣誕商品卻和眾多進口商品一起,在美國西海岸的港口排起了長隊。貨物積壓如此嚴重,已經使他們開始擔心,真的到了圣誕假期時,本該出現在商家門前的購物長龍還排不排得起來。
麻煩又出自西岸。
兩年前的那場大罷工還令人記憶猶新。太平洋海事聯合會屬下的29個港口集體罷工,當時封港兩周造成的貨物積壓,據說按正常速度要花一個多月才能裝卸完畢。這一次,雖然沒有罷工事件,情況卻不見得好多少———地處加州南部的洛杉磯—長灘港承擔了美國三分之一的貨物進口量,而圣誕節前一兩個月的走貨量,大約占全年的三分之一。
兩個三分之一,牽動了中美兩國多少人的關注、多少利益的盈虧。
中國官方網站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2001年中國對美出口僅圣誕用品就達4.75億美元,另外出口玩具27.64億美元,鞋及面料、零件49.42億美元。目前中國對美國的年出口額還在不斷增長,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2001年已超過1000億美元(與中國的統計有差別),而兩國雙邊貿易中85%的貨物采用海運。僅中海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一家每周就有4條航線往返美國,20多條船跑美國航線。前年西岸港口大罷工時,中國有很多貨運公司為降低影響,拒絕接受運往美國西海岸的貨物,今年人們尚不知道歷史會不會重演,但這次港口擁塞帶來的損失同樣可想而知。
港口的貨物一天天積壓下去,美國的進口商正心急如焚。業內人士估計,由于快速增長的進口商品將導致運力緊張,無法及時地將貨物疏散,進口中國產品的公司一年可能損失數十億美元。額外費用不僅僅反映在交貨遲滯罰款,還可能損失未來的貿易。有些公司甚至重新評估是否采購中國的商品,為避免運輸問題他們正在尋找可選擇的供貨源。他們分析,明年1月份情況可能更糟,到時候進口服裝配額取消,來自中國以及其他低成本國家的低價服裝蜂擁而至。加拿大可能也將遭遇美國現在的困局。
正如《今日美國》所刊載的那篇文章所言,造成這次西岸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指出的是,美國進口在經濟中的比重有趨升之勢。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進口占GDP比重在9%左右,近幾年增至11%到12%,這一發展反映了海外生產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有一定提高,個中原因除海外產品搶占美國市場外,也包含美國生產增加外移這一結構性轉變所帶來的影響。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對外直接投資平均每年約200億美元,但過去5年間每年平均已增至1600億美元。相關的制成品回銷美國,增加了美國的進口比重。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韓漢君博士認為,以美國這一經濟體的龐大,這樣的進口增長不會給它帶來沖擊。直接受到進出口量影響的匯率,已經通過市場的波動而獲得調節,近期美元兌日元和歐元的匯率都處于低點,一項研究表明,國際游資也有意重返亞洲。
從微觀層面來說,或許美國還沒有作好充分的應對準備。這次的港口貨物積壓,雖然更多地是季節性的因素引起,但是也暴露了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滯后。相應的碼頭改造和技術裝備提升,才能解救進口零售商們的燃眉之急。畢竟把貨物轉運到東部太過昂貴,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是期望西岸不再給他們帶來麻煩。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1月03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