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股票投資如何看待行業周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2日 11:47 上海證券報 | |||||||||
    近來市場的關注點又回到了鋼鐵、石化等周期性行業的股票身上。倒不是因為這些股票漲得有多好,而是因為它們作為機構長時間重倉持有的品種,雖然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不再風光無限,但"虎倒余威在",在市場中的影響力仍然舉足輕重。投資者總希望通過觀察它們的走勢變化來揣測基金的心思。     毫無疑問,即使在機構投資者群體內部,對于這些股票的看法也是各
    "周期"似乎已經成為機構眼中一道難解的題,就像原先一些技術分析大師喜歡"數浪"一樣,每個人數出來的結果都不一致。筆者在閱讀一些研發報告時發現,研究員們對于周期性行業的估值方法也各有差異。     一些研究員對周期性行業的股票估值頻繁修正,其主要根據是跟隨商品價格不斷修正短期預期,這樣的研究報告不像是在預測,更像是在發布市場景氣指數,結果是搞得投資者無所適從。尤其是鋼鐵,去年和今年的商品價格大幅波動,而一些研究報告給鋼鐵類上市公司的評級也是一會兒"增持",一會兒"中性",一會兒"減持"。     還有一些研究員則從不轉彎,不管市場怎么變化,一開始給出"增持",便永遠說它好,甚至股價跌幅已經超過大盤了,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眼下流行的一種說法是"以國際視野評估A股價值",就是拿這些股票的市盈率去和國際股市上的同類公司比,要是低了,就是具有投資價值;要是高了,就說明股價有泡沫。但這種簡單的類比不能不讓人起疑,所謂國際標準就一定那么合理嗎?     筆者并不是專業研究人員,更無法給出如何給周期性行業估值的標準答案,只不過在價值投資大行其道的今天,希望能夠見到更多更全面、更科學、更有深度的研究報告。筆者也相信,市場預測永遠存在爭論,結果總是需要時間和實踐來證明,或許,正是在這些爭論中,市場才會走向理性和成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