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派
現在的營銷人廣告人越來越感慨市場難做了,要想尋找一個具有與眾不同的策略創意真的有點像“雞蛋里面挑骨頭”。物質過剩,產品高度同質化現象早已司空見慣,這里不談;更可怕的是在營銷中,思維上的高度同質化現象也愈演愈烈了,一方面是信息傳播的便捷為人們帶來了更多學習借鑒的機會,另一方面是一種新事物的出現很容易被模仿,比如前些
年有些所謂的策劃大師所做的一些東西在現在的哪怕是普通人眼里都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在當時卻紅遍中國。
思維的抄襲與模仿對尾隨者來說或許是最便捷的策略,但對于要創造市場亮點、創造新市場、創造領導品牌個性的企業來說,思維的抄襲無異于自殺。它們每天想到的是如何在一大堆競爭者中創造鮮明的差異化———不僅僅是概念傳播、廣告創意等一些常常被人想到的差異化,還有渠道差異化、價格差異化等等。但是現實操作中由于思維出發點的局限,使得“差異化”本身難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差異化,如保暖內衣之間各種概念的比拼,或許只有廠家自己才能搞明白,消費者被商家整個給搞暈了,能說這種概念之間的差異化有意義嗎?
差異化真正的始發點和原動力在哪?答案是消費者,是消費者的心理。整合營銷傳播的前提是以消費者為導向,只有研究透消費者,讀懂他們的心智空間,差異化策略才能彈無虛發。真正做到以消費者導向,我們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思維是如此的狹窄,發現市場還有很多的處女地等待我們去開發。這里就有兩則生動的例子,可以啟發我們廣袤的思維:在競爭激烈的飲料市場,某品牌在渠道上把消費人群細分研究,成功地打破了傳統渠道的框框,開辟了軍隊渠道和監獄渠道,這種差異化為產品銷售帶來了新的亮點。同樣還是在保暖內衣領域,當各品牌概念戰、價格戰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天之錦”卻悄悄跳出保暖內衣的圈子,延伸到床上用品,并借用國內炒作成熟的“防螨”概念,提出“防螨抗菌”,將床上用品消費層次提升到健康消費的領域。看來,只要切中要點,差異化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難。
《市場報》 (2004年11月02日 第二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