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家在大宗商品國際貿易上多次碰壁,總是為別人“抬轎子”,國內期貨界人士極為關切。
大連商品交易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人士對記者提及“話語權”時感慨萬千:
“供求關系是商品價格最根本的決定因素,當需求旺盛的時候,價格自然而然會持續
高漲,市場中的所有買方都將受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石油期貨。現在石油價格高漲,除產油國作為賣方喜笑顏開,所有的石油消費國作為買家都承受了很大的成本壓力。然而,像中國這樣的大買家,總是買在最高點,替別人接盤,損失最大。甚至出現許多國際炒家,利用中國缺乏定價權的劣勢,專門針對中國設套,將價格炒高之后賣給中國,屢屢得手。”
8月25日,燃料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世界石油市場有了中國的聲音。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姜洋認為,燃料油期貨的上市將使亞太地區燃料油定價中心自然而然地向中國轉移。作為中國建立石油期貨市場的開端,燃料油期貨的問世將成為中國踏入世界石油定價體系的第一步。
擁有自己的交易品種,能夠影響國際價格,并進行保值操作,才能公平的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期貨界人士明顯對擴大國內商品期貨交易品種,特別是推出原油期貨充滿期待。
數月前發生的一起大豆“進口”危機,將無數企業推向破產邊緣。去年11月份至今年4月份期間,國際大豆市場價格猛漲,缺乏國際市場經驗的中國企業簽訂了大量進口合同。但從今年5月份開始,國際大豆市場價格暴跌,中國大豆加工業遭受重創,出現全行業虧損。業內人士估計,2003至2004榨季大豆加工業損失超過40億元人民幣。
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定價權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同時,中國買方的行為組織暴露出的嚴重缺陷是不容忽視的。大連商品交易所的人士認為,國內企業的采購方式存在致命缺陷。大多數的大宗商品采購,國內一般是以采購團的形式集中進行的。這樣一來,需求便相對集中,在這一時間區間內,便會刺激供應商提高價格,推動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此外,如此大張旗鼓,也使得一些國際炒家事先得到風聲,提早做好準備。等到中國購買團瘋狂搶購的時候,早已磨得锃亮的大刀便毫不猶豫的砍了下去。實際上,各企業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應該均勻劃定采購的量,而不是集中購買。
該人士同時認為,缺少強有力的行業協會,如大豆行業協會,弱化和分散了這一行業的力量。同時還造成了信息不對稱,協調不足,低水平重復建設等關鍵問題。
此外,專業人才,特別是精通衍生品交易的人才極度缺乏也是困擾期貨交易界的一個重大問題。專業人才在進行商品交易、保值操作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尤其是對游戲規則的理解至關重要。
當然,進行套期保值等操作需要政策支持,例如國家只允許幾家大的國有石油石化企業進行國際原油市場的套期保值操作,其他企業則缺乏相應的避險工具。記者采訪的幾位期貨界人士,包括期貨公司老總都迫切希望在國內增加更多的交易品種,設計更有效的避險工具,以使更多國內企業能夠利用更有效的市場手段規避風險。同時通過國內市場價格影響國際市場。
作者:程楠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