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估值標準:還A股定價權于本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2日 08:01 上海證券報 | |||||||||
    10月27日,《上海證券報》發表了題為《A股估值標準的迷失》的評論,認為A股市場的估值標準不宜簡單與國際市場接軌。對此觀點,我深表贊同。單純從海外投資者的角度來衡量A股價值的做法,勢必使本土市場失去定價的話語權,同時也將使A股的價值被低估至一個不合理的水平。     近來一些聲音認為,A股市場仍然被高估,只有向美國或者香港市場的
    金融資產不僅僅是相對定價的,任何相對定價都有其絕對定價的基礎。A股的絕對價值應當基于它所代表的內地上市公司的實業投資的公司價值。如果價格低于這一價值,那么收購一家上市公司會比新建一家同樣的公司更為劃算。從這個角度來看,A股是沒有被高估的,尤其是藍籌股,價格處于合理范圍之內。     金融資產絕對定價的基礎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這個折現率也就是投資者的資本成本。目前,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的隱含資本成本已經遠高于這些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這種倒掛違背了金融資產定價的基本原則。例如,H股公司隱含的資本成本都在12%以上,遠高于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率10%的水平。這意味著,H股公司不用將資金投到企業經營中去,而只需要回購自己的股票,就可以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這實在是一個荒謬卻符合邏輯的推理。因此,我們只能認為,海外市場對于中國內地公司的價值存在低估的傾向。     這種低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國內地公司在國際資本市場中屬于新興市場范疇,相對歐美發達市場的資金而言,風險溢價很高,因此,海外機構投資者評估中國內地公司價值的資本成本也會很高。目前國際市場上,美國10年期債券的收益率是4.5%,而我國在海外發行的10年期政府債券的收益率卻為5.6%,二者之差就是中國的國家風險溢價。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中國內地公司的業務、產品、市場都沒有拓展到海外,因此,海外市場對中國內地公司的資質和業績判斷要謹慎得多。兩方面綜合的結果導致,中國內地公司的海外估值水平遠遠低于發達市場,甚至低于部分新興市場。     如果說過去的A股市場由于完全封閉,海外市場的估值壓力無法傳遞的話,那么在如今QFII已經啟動,QDII即將成行,資本項目完全開放的預期并不遙遠,加之非正規渠道的資本外流暗潮涌動的情況下,大量優質本土企業的海外上市必然使得本土市場喪失對本土公司的定價權,而缺乏定價權的本土市場正在淪為擁有定價權的海外市場的附屬品。     實際上,A股市場近期的持續下跌就主要源于這一估值壓力。香港H股指數6月之后的止跌企穩表明,宏觀因素已經不能解釋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的持續下跌。而目前部分股票價格跌破凈資產,部分價格跌破法人股轉讓價格,則表明全流通預期也不再是核心問題。因此,海外中國股票的估值壓力成了最根本的原因。     但對于本土投資者而言,投資本土公司是不應該包含國家風險溢價的。我們認為,中國內地公司平均的市盈率水平至少可達到發達國家20倍左右的平均水平,甚至更高。畢竟由于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緣故,中國內地公司的業績增長速度比發達市場更快。     因此,我們在政策制定上應該以做大作強本土市場為目標,努力將本土市場培育成對本土公司最具定價權的市場,并以此為條件逐步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