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 沈娟 發自上海
就是因為不知道國外的產品是否適合國內的實際狀況,所以國內銀行業的IT系統發展了這么多年,還是走兩步退一步
國外的系統和國內系統的主要差別在于國外企業賣的是成熟的產品,而本地的開發企
業大多數是賣開發
10月26日,上海銀行宣布選擇TEMENOST24整合其銀行系統,從而取代了原先的核心銀行系統。所有的實施完成之后,上海銀行的新核心系統將把上海地區的206個分支機構連接在一起,從而更好地為近800萬客戶服務。
在10月27日開始的中國銀行業前景研討會上,記者從TEMENOS公司了解到,上海銀行的這個選擇是在經歷一年多謹慎測試之后作出的。
雖然中國銀行業都希望跟國際接軌,但是一個國外的核心系統到底能不能適應中國銀行業的實際情況卻同樣讓中國銀行業存在很多的顧慮。
“就是因為不知道國外的產品是否適合國內的實際狀況,所以國內銀行業的IT系統發展了這么多年,還是走兩步退一步。”一位銀行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如何吃上螃蟹?
TEMENOS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王憶初告訴記者:“上海銀行也不是隨隨便便就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也是經過了非常仔細的考量過程的。”
對于國外的產品在中國銀行適用性的考量,上海銀行的做法是把這個過程分為三步走。第一步,銀行先把自身的流程全部回顧一遍;第二步,然后銀行跟IT公司簽約,把銀行的流程都往國外的產品里面套。這個過程需要把銀行所有的產品、所有的業務流程、還有人民銀行規定的業務報表等都放在TEMENOS公司的系統里面認證一遍,以推測系統里都能運行,從而充分論證這些國外的產品在中國是可以用的;然后開始走第三步,這最后一步才是真正的實施階段。
在上海銀行的個案中,這個過程則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從2003年9月開始第一步,到第三步開始實施則是2004年10月1日。
“在上海銀行的經驗基礎上,我們發展出中國市場的平臺版本。因為有些內容都已經受到充分論證,所以在實施上,下一個客戶如果用這個平臺版本就可以節省3到6個月的時間。”王憶初對這個成果也非常滿意。
選擇的困擾
將核心系統更換成TEMENOS公司的系統,上海銀行成為最早吃螃蟹的人,但是對于很多國內銀行來說,到底應該在國內產品和國外產品之間作出怎樣的選擇,仍然是他們的困擾。
很多股份制銀行不太想買本地的系統的原因,就是在于“跟國際接軌的程度上,本地的系統還是比較差”。
“很多銀行都告訴我,現在用的是本地企業的核心系統,都想換掉。”王憶初說,“甚至有一個銀行的行長說,雖然我們現在剛換了本地的核心系統,但是三年以后我肯定是要換成國外的。”
那么本地開發的核心系統和國外的核心系統為什么仍然存在比較大的差別呢?記者在TEMENOS公司的采訪中了解到,像TEMENOS這樣的公司賣的是成熟的產品,而本地的開發企業大多數是賣開發。
對于一個成熟的產品來說,各家銀行用的都是一個產品,只是里面的參數設置不相同。王憶初說:“全球有350家銀行在用我們的產品,所以就形成一個交流平臺。這個平臺可以讓中國銀行業很快知道國外銀行業有什么新的產品和想法,這些都可以拿來借鑒。”
在TEMENOS公司成立的11年間,全球已經有350家銀行,600多個系統都在用TEMENOS公司的產品。TEMENOS亞太區商業發展經理SteveChu告訴記者。
而大多數的本地開發商雖然也說自己有產品,但仍然是一個開發的概念。一般來說,本地的產品大多是根據現有的業務管理、運行的模式和框架來開發出產品,這些產品是根據銀行業現有的框架來做的。
記者在采訪本地開發商的項目時經常會發現,一個項目實施完成后,本地軟件企業經常會仍然留幾個開放人員在企業里面做維護。銀行業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這些人員就是在銀行碰到新需求時繼續做一個小的補丁。”
而如果是一個相對成熟的系統產品,這樣的問題一般就不會出現,“新加坡花旗銀行以前是我們的客戶,在我們為他們服務的兩年半時間里,他們一個只要求過一次服務,我們派一個工作人員就搞定了。”王憶初說。
選擇跳躍發展
銀行業人士都清楚地認識到,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銀行業的運行管理模式和國外銀行業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對于中國銀行業來說,因為離2006年銀行業全面開放的時間已經不多,所以在用核心銀行系統改造銀行運行管理模式上,業內人士都認為,中國的銀行都需要用跳躍式的方法來趕上國外銀行。
一位銀行業人士的觀點非常具有代表性———“我們是要改革,但是我們不能夠也沒有辦法走國外銀行所走過的路,慢慢產生最佳實踐,我們現在要用跳躍式的方式”。
中國是需要一跳三步,因為開放在即,中國銀行要在今年、明年很快追上國外銀行的最佳實踐。
本地化重點
當然,國外的系統要在中國銀行業發展,本地化是他們必須要很好解決的難題。
“的確我們剛到中國市場來的時候,發現本地化的問題非常重要。”王憶初解釋說,“剛來的時候,常常客戶發一個標書來招標,我們的顧問在新加坡等地,他們看不懂中文,要先翻譯,然后翻回來,非常費時費力。”
本地化除了語言的問題,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不僅如此,另外一個問題是中國銀行用語不一樣。”還有一點差別在于,“國外的顧問進來講的比較多的是產品,但是中國的銀行希望聽到的是解決方案。這就有個落差,也需要本地化來解決這個問題。”王憶初以公司的切身經歷解釋了國外軟件企業在中國要進行本地化的要訣。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1月02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