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 李衛玲 發自北京
比較改革開放以來的五次宏觀調控,這次宏觀調控的市場化特征最為明顯
這次宏觀調控把握住“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土地閘門主要體現了法律手段,信貸閘門主要體現了經濟手段
10月30日,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在蘇州“2004年中國經濟增長論壇”上表示,比較改革開放以來的五次宏觀調控,這次宏觀調控的市場化特征最為明顯。市場化方式主要表現為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
唐雙寧說,這次宏觀調控不是簡單地壓縮經濟增長速度,不是為調控而調控,而是著力消除經濟增長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調整結構、深化改革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保證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這次宏觀調控把握住“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土地閘門主要體現了法律手段,信貸閘門主要體現了以風險資本充足程度約束資產擴張等經濟手段,這對抑制固定資產投資膨脹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唐雙寧認為,通過這次宏觀調控,較好較快地解決了經濟過熱問題。以貨幣信貸為例,貨幣供應量M2年初增長19.4%、6月末回落到16.2%、9月末又回落到13.9%;各項貸款年初增長20.6%、6月末回落到16.7%、9月末又回落到13.7%;中長期貸款年初增長30%、6月末回落到26.7%、9月末又回落到21.7%,呈現了明顯的全面回落態勢。
這次宏觀調控,致力于改變長期以來靠粗放經營、靠規模擴張、靠低水平發展帶來的問題,著力解決體制、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等深層次問題,力求經濟發展的高質量、高效益、高水平。因此,對今后經濟的長遠發展將有著深遠的影響。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1月01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