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五大以來,各地認真貫徹中央有關精神,積極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和事業單位改制的多種途徑,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事業單位改制工作中出現一些不夠規范的現象,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從我們對三個事業單位改制情況的審計來看,如何加強對事業單位改制的審計,完善對改制單位的管理和監督,防范國有資產的流失是當前值得重視的問題。
最近,我們對三個事業單位改制情況進行了審計。經過審計,我們發現三個改制單位由于改制不規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895.63萬元。改制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一、改制單位本身的問題。一是少體現資產。如有的單位將屬于基本建設項目的拆遷補償和勘察設計費等直接列“事業支出”,不構成建設項目的“開發成本”;有的把購買電腦、打印機等直接列“事業支出”,不納入固定資產核算;有的改擴建樓房發生工程費用從“事業支出”直接列支,不納入固定資產核算。二是隱瞞收入。如有的單位隱瞞改制前的收入。三是亂擠成本。如有的單位違規多提職工福利基金和職工工資。
二、資產評估機構的問題。一是有意壓低資產評估值。如某資產評估機構,對某單位使用年限不超過兩年,原值為79.78萬元的專用設備,以不適合該單位改制后使用、功能性貶值為由進行評估,評估后其凈值僅為20.72萬元,減值率高達74%,最高的達到94.99%。二是采用不適當的評估方法。如某資產評估機構,對某單位一幢1990年建造的樓房進行評估時,由于對原建筑物和改擴建部分采用統一的成新率折算,以致造成該樓房的資產評估值偏低,評估后其凈值比該單位近3年投入該樓的改擴建費用還低。三是漏評估資產。如某資產評估機構漏評某單位應構成建設項目開發成本的費用250多萬元;漏評某單位應構成房屋價值的改擴建工程費用192萬元,該工程竣工后未辦理產權,資產評估機構在估算該資產的評估價值時,也未含土地價值。
三、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存在的問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在對改制單位的資產處置批復時,未對其資產評估報告所涉及的改制基準日前的資產、負債和損益等情況,進行嚴格認真的審核,也未明確自評估基準日到公司制企業設立登記日的有效期內實現利潤的歸屬,以致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如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某單位資產處置的批復,未明確自評估基準日到公司制企業設立登記日的有效期內實現利潤的歸屬,造成國有資產流失163萬元。
為了加強對事業單位改制過程的管理與監督,防范國有資產的流失,我們認為,首先,應嚴格改制程序。由改制單位主管部門成立的改制工作組,應對改制單位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清產核資,核實資產負債和盈虧,提供真實可靠的情況和資料,并委托具有法定資質的審計中介機構,對改制單位進行財務收支審計和資產評估,所需費用由財政部門支付,或從改制單位應上繳的國有凈資產中扣除。
其次,嚴肅審計和資產評估紀律,加強再監督,糾正違規行為。會計師事務所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客觀公正地對改制單位的財務收支進行嚴格認真的審計,實事求是地對審計中發現的違規會計事項進行賬務調整,以確保改制單位資產、負債和損益的真實性;資產評估事務所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對委托單位的各項資產進行全面、認真的評估,出具真實的資產評估報告。對玩忽職守,造成審計報告和資產評估結果失實的審計中介機構,應視其情節輕重,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改正、罰款等處理處罰。
第三,財政部門應切實履行國有資產監管職責,對改制單位的資產評估報告涉及的重大國有資產變動事項,進行認真的抽查核實,甄別國有凈資產的真實可靠性。同時,加強內部專業處室的協調,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統一國有資產處置標準,出具明確的資產處置批復,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審計署或所在審計機關的觀點)(來源:國家審計署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