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 進入碰撞軌道(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31日 11:47 證券市場周刊 | |||||||||
    世界經濟正在進入碰撞軌道。美國(長期以來是全球經濟增長和金融的主要引擎)揮霍了本國的儲蓄,現在又毫無節制地利用世界其他國家的儲蓄。東亞地區的中央銀行,尤其是日本和中國的,已成為美國最后可以依靠的出資者。但是,在這樣做的過程中,這些國家正在使本國的經濟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要準確無誤地判定爆發點往往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我認為目前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與今天世界其他的東西一樣,這也很可能會是“中國制造”。
    美國的經濟失衡現象持續加劇,人所共知。本國儲蓄的極度短缺已導致創記錄的而且還在不斷增加的經常項目赤字。但目前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有別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當時美國的對外赤字是“良性的”,用于以投資為導向的增長,如今的短缺卻是“惡性的”,因為美國是在為無節制的政府預算赤字和美國消費者的過度支出籌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赤字已產生侵蝕性的影響: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在其國際投資凈額中有3,600億美元的順差。由于經常項目赤字的不斷增加,到2003年底,這一順差已變成了相當于美國GDP 24%,為數2.7萬億美元的外債。     目前,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之高,已使美國的外債到了越來越富爆炸性的程度。紐約大學的魯里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和牛津大學的布拉德·塞特塞爾(Brad Setser )在最近合寫的一篇文章中對這種可能性進行了預測,這是我所見到的最好的預測(參見《美國成為凈債務國:美國對外貿易不平衡的可持續性》,The US as a Net Debt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US External Imbalances,2004年9月)。魯比尼和塞特塞爾在有關儲蓄和經常項目的三個選擇性的設想中,把2008年美國的債務凈額設定在相當于GDP40%-50%的范圍內。這可不是一個可以掉以輕心的結果。魯比尼和塞特塞爾是按出口額來測定的(這是測定任何經濟體償還外債能力的最佳方法),他們指出美國的國際債務到2004年底可能會接近出口額的300% 。試比較,阿根廷和巴西在危機前的債務與出口額比率約為400%。美國正在迅速向 “香蕉共和國”靠攏。     但這只是部分情況。有債務人,就必有債權人。大家都說這個世界急于追求回報,對美元資產的需求欲壑難填,都想在美國生產力創造的奇跡中分一杯羹。這基本上是一個神話。私人投資對絕大多數類型美元資產的需求已經減少。流入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近幾年來大幅度下滑,外國購買美國股票的情況亦是如此。此外,現在甚至可以斷言,幾年之后美國的生產力增長將會放緩。     自然的,外國對美國固定收益證券的需求成為了其外部融資的主要來源。與普遍的看法相反,這不是一場由熱情海外私人投資者掀起的源源不斷的“購買美國債券”的浪潮。而越來越多是外國政府有意識的決策結果。在截至2004年7月的11個月里,外國官方買入的美國證券總值占美國凈流入資金的35% ,是長期正常水平的一倍多,是2000-2002年7.6%比例的4.5倍。     “大買家” 的身份(亞洲的中央銀行)已不是什么讓人猜不透的秘密。理由很明顯:亞洲在缺少國內需求的情況下,需要用廉價的貨幣來支撐出口型經濟。由于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不斷增加造成過多美元的大量懸置,亞洲的中央銀行必須把同樣大量積累的外匯儲備再換成美元資產。如果它們不這樣做,美元就會下跌,而它們的貨幣就會升值。     亞洲的中央銀行目前持有大約2.2萬億美元,約占全球官方外匯儲備的80%。截至2003年底,美元資產在這些儲備中大約占到了70%。無庸贅述,假如美元在美元持有額大量懸置的情況下繼續下跌,資產組合的損失將會是巨大的,其產生的效應相當于亞洲債權國公共福利大幅度下滑。一旦出現這種結果,即使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美國也不會在面臨美元貶值或巨大的資產組合損失的情況下,而給予亞洲的中央銀行以特別的施舍。這種情況在八十年代后期出現過,在不遠的將來可能還會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