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曾曉陽
自去年9月起,化肥銷售淡季不淡,非但沒有回落,反而不斷走高。今年開春以來,進入用肥高峰期,化肥價格更是一路高漲。3月份,化肥價格上漲10%左右,尿素零售價50kg/80元,同比上漲21.2%。政府部門在年初的四個月就相繼出臺了5條干預措施進行限價,化肥價格在4、5月份有所回落,但是從6月份開始,又突破限價,一路飆升。以尿素為例,
4月份的出廠價為1450元/噸左右,到了7月份,多數漲到了1750元/噸。9月份,國產尿素價格比8月份上升3.49%,比去年同期上25.35%。據國家統計局10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幅9.8%。
這種情況在往年是少有的。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的四位學者:馬九杰、王志剛、辛毅、王滔。
多種因素推動化肥價格上漲
四位學者一致認為,供求關系是推動此次價格上漲的直接因素,以下三種原因導致供求關系失衡。
一、煤炭和電力供應緊張,運力不足,導致化肥生產成本上漲。去年許多煤炭企業因生產事故頻發而停產整頓,影響了煤炭產量;電力供應緊張,又使企業減產;而整頓公路運輸,限制煤炭汽運超載,鐵路運力不足又進一步影響產量。一些小規模的生產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加劇了化肥供應緊張的局面。
二、原材料價格上漲推動化肥成本提高。今年國際石油、煤炭、天然氣價格明顯上漲,化肥價格也隨之上漲。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的價格同比增長10.8%。
三、化肥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加劇國內供應失衡。國際尿素低格上揚,導致國內企業化肥出口大增。
幾位學者指出,化肥價格上漲還存在深層次的原因。
其一、我國是生物密集型農業,在土少人多的情況下,只有靠改良品種、新技術的研發、增加生產投入(包括化肥、人力等)來擴產,這是彌補土地不夠的方法。我國農業增產對化肥的依賴程度很高,每年化肥施用量折純達4100萬噸,占全球化肥使用量的1/3,居世界第一。化肥(含農藥)占農業成本20%以上。
其二、投資過熱、退耕還林占用了大量土地,加劇了土少人多的緊張局面。
其三、我國工業與農業發展存在一定競爭。化肥生產需要占用大量能源,工農業相互爭奪能源,使能源供應更趨緊張。
明年化肥可能還將處于較高價位
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數據表明,今年糧食價格上漲給農民帶來了相當大的好處。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100元,實際增長11.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7.6%。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扭轉了連續幾年下滑的趨勢,糧食總產量增長顯著,將實現年初預定的目標。這就是說,此次化肥價格上漲雖然部分抵消了中央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但沒有對農民的收入產生很大的影響。不過,幾位學者認為農民增收仍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隱性問題。
王志剛副教授等人指出,今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農業生產的優惠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但是這種政策很難有可持續性。農民增收是個系統工程,許多環節都影響農民增收,這些環節包括生產資料(化肥、農藥等)、生產環節(農技、農具、品種等),應從系統工程的角度解決三農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此外,目前的農業風險資金制度亟需完善。國家主導型的風險資金制度主要是應對自然災害、經濟危機等,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的問題。應大力發展商業型的農業保險制度,加大農村商業保險的覆蓋面。國家應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勵和引導保險公司大力發展這項業務,彌補市場失靈的部分,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提供切實的保障,兼顧農民和公司的利益。
幾位學者們認為,明年化肥可能還將處于較高價位,其理由是國家將繼續貫徹扶持農業的政策,農民的積極性繼續高漲,農業投入不會明顯減少;國際化肥的高價位仍將吸引國內企業出口,化肥供應緊張的局面難有大的改變;石油、煤、電、氣等原材料價格高企,化肥生產成本很難大幅下降;運力緊張的矛盾不會明顯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