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
國務院日前發布的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九條意見,為打造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證。
近兩年來,中國經濟呈現一種非常奇特的景象:一方面,初級市場即商品市場創造了
全世界最高的經濟增長率;另一方面,高級市場即資本市場卻演繹了全世界最慘的深跌。兩個市場如此地不相匹配,原因在于,它們有著不同的信息需求和約束條件。高級市場的“期貨”性質,決定了其信息需求和約束條件遠高于交易即刻兌現的初級市場,如果相關的制度和信用不能滿足其約束條件及對信息的需求,那么,這一市場的風險也就比初級市場大得多。
中國的資本市場本是在信息需求不足、約束條件極低的情況下,為了國企改革而匆忙推出的,其后為規范市場而出臺的監管政策又正如某些經濟學家所言,常常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即是危機型的股市政策而不是發展型的股市政策,沒有統籌安排;關注短期效果型的政策而不是著眼于長期效益型的政策;依靠外力推動型的政策而不是依靠內因成長型的政策。可想而知,這種政策的結果是治標不治本,資本市場的缺陷依然如故,甚至還有所放大。
與以往出臺的股市政策不同,國務院此次發布的意見將從根本上改變對資本市場的約束條件,滿足其發展一個高級市場所需要的信用。我們看到,《意見》明確提出在完善證券發行上市核準制度,鼓勵合規資金入市,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研究制定鼓勵社會公眾投資的稅收政策的同時,還提出重視資本市場的投資回報,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同時要尊重市場規律,有利于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些要求有些是以前很少提到的,有些則是第一次提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意見》一改過去資本市場重籌資的提法,而將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放在了第一位。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從資本市場在特定歷史環境下誕生起,政府更多的是關注資本市場的籌資功能,將其定位在為國有企業和國有經濟融資服務。可以預見,資本市場定位的這種根本變化將使得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考量的角度與以前不同,從而使得以前因受制于國有企業籌資服務的定位而形成的市場運行機制和監管定式都會發生改變。
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表明,沒有資本市場,就沒有市場經濟;沒有資本市場的大發展,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更需要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作支撐。《意見》不僅使我們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到資本市場的地位與作用,還為打造這樣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提供了基礎和制度保障。(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