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克普
最新統計顯示,宏觀調控的效果越來越明顯。對此,有些人認為大功告成,可以“收兵”了;還有一些人對此次宏觀調控依然認識模糊,暫時壓下來的投資熱勁仍在萌動,寄希望于風頭過后項目再度上馬。這些情況說明,如何正確看待當前宏觀經濟,把認識進一步統一到中央對經濟形勢的準確判斷上來,是非常要緊的一件事情。
應當看到,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一個重要關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處于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加速轉變的關鍵時期,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產業之間的關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這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也對就業、人口、資源、環境等提出了挑戰。我國目前的人均GDP已達到1000美元,走出低收入國家行列,并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國際經驗表明,這一階段的國家既是“黃金發展期”,經濟社會轉型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的強大動力,可以保持一個較長時期的經濟增長,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同時又是“矛盾凸顯期”,在這樣一個重要關口,如果宏觀調控及時,就可以把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保持下去,如果出現大的起伏,給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破壞,恢復起來需要更長的時間,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
還要看到,這幾年我國GDP增長速度雖然比較快,但代價也相當大。分析去年的情況,我國經濟總量約占世界經濟總量的4%,但是消耗的水泥卻占全球消耗量的40%,原煤占31%,鐵礦石占30%,鋼材占27%,每創造1美元所耗費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這種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帶來了資源枯竭、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很多問題,已經難以為繼。
而今年一季度,這種粗放增長的勢頭不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3%,增幅之高是多年所沒有的;鋼鐵、水泥投資增長1倍以上;地方項目投資增長60.2%,大大高于中央項目投資增長4.8%的幅度。與此同時,煤電油運緊張狀況加劇,17個省份拉閘限電,煤礦普遍超能力開采,仍無法滿足過快增長的需求,超負荷運營的鐵路運輸進一步繃緊。這種情況如果繼續下去,勢必使資源和環境問題更加突出,同時加劇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最終造成經濟的大起大落。因此,中央宏觀調控的主線就是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既促進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又防止經濟大起大落,保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也要認識到,同過去相比,目前宏觀調控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經濟全面過熱、投資消費雙膨脹,而是有冷有熱、結構失衡。因此,全面緊縮、“急剎車”和“一刀切”都是不行的,也是難以奏效的,必須雙向使勁,冷熱兼治,既要控制投資過快增長,又要大力促進消費增長,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產等薄弱環節。況且當前經濟生活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從根本上說還是結構問題、體制問題和增長方式問題。這些復雜的情況決定了,宏觀調控要在搞好總量控制的同時,把著力點放到推進結構調整、體制改革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上來。(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