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 “在目前情況下,國有及國有控股的大型企業不宜實施管理層收購(MBO)并控股。”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近日這樣表態。
作為187家央企的“大管家”,李榮融的這個表態有方向性意義。
10月12日至19日,李榮融親赴東北地區專題調研國有企業改革。回京一周后,他作了
題為《加快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報告。這正是上述表態的出處。
據悉,此報告詳細內容尚未對外公布,但已經在187家央企中引起很大反響,它直接為中央企業的產權改革方向正式定下了調子。這意味著,人們擔心權貴階層的崛起不會在中國最大的187家企業中發生。
此時,由“郎顧公案”引發的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大討論已近三個月。9月29日,國資委曾在《人民日報》發表6000字長文,先行吹風,將國企產權改革的態度全盤托出,被視為對“郎顧公案”的首次回應。
文章對國有企業“管理層收購”持反對態度。
這次,李榮融的表態基本上延續了此前長文的精神,是對“郎顧公案”的再次回應。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左大培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也是李榮融本人首次對國有企業MBO表態。
不過,作為郎咸平最早的擁護者,這位堅決反對國企MBO的學者進一步提出,僅國有大型企業停止MBO仍不夠,MBO更應該從國有中小型企業消失。
左大培昨天對本報記者說,與國有大型企業比,國有中小型企業在管理、經營、財務等方面,還遠沒有國有大型企業規范,因此在國有中小型企業中實施MBO,國有資產流失、職工權益受損的風險更大。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所有國有企業中停止MBO。
而在李榮融的這次表態以及《人民日報》文章中都提到,國有中小型企業改制可以探索試行管理層收購或控股。他同時也提到,各地在采取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中小型企業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并就此說,不能“刮風出售國有資產”。(邰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