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歷史從我們筆下流過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7日 10:14 中國經濟時報

  ——紀念中國經濟時報創刊十周年

  1994年11月1日,中國經濟時報創刊。初生的中國經濟時報是簡樸的:黑白印刷,國產紙張,版面設計簡單,照片運用很少——一個只有十幾個人、靠借來的幾十萬元起步的報社,大概也只能以這種簡樸的面孔問世。

  簡樸的中國經濟時報的創業者們卻有一個遠大的志向:辦一份中國最好的經濟報紙。

  “中國最好的經濟報紙”要承擔他相應的責任。于是,“對讀者負責,對歷史負責”成為中國經濟時報編輯記者的一個核心理念。

  轉眼十年過去。中國經濟時報已由一份每周出版一次的周報成長為一份工作日日報,發行量躋身全國性經濟類日報的前列,有了自己的辦公大樓,員工人數增至近300人。回首中國經濟時報十年創業之路,我們有諸多感受:

  我們感到些許遺憾:我們雖然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我們雖然贏得不少掌聲和尊重,我們雖然在某些方面做到了最好,但中國經濟時報離“中國最好的經濟報紙”的目標還有相當距離。

  我們也感到一些欣慰:我們為讀者報道了有價值的新聞,傳遞了有價值的信息,推介了有價值的思想和觀念。

  我們更感到許多驕傲:我們盡自己的能力,在我們的報道領域內忠實地記錄了歷史——歷史從我們筆下流過。

  我們清楚地記得,中國經濟時報創刊之初就碰上了北京市打算開征“城市容納費”的事件,中國經濟時報率先對此展開連續報道,并開辟專門版面邀請各界人士對這種違反市場經濟原則、阻礙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的政策設計進行討論,直至這一即將出臺的政策流產;

  我們清楚地記得,1994年底、1995年初中國經濟時報就開始關注城市民工的生存狀況,刊登了民工生存狀況的長篇調查,提出善待民工,善待歷史;

  我們清楚地記得,1995年下半年我們推出了“百姓廣場”專版,請生活在底層的百姓“直言家事國事,傾訴喜怒哀樂”,以口述實錄的文體記錄了一段百姓生活狀況和社會心理變化的民間歷史;

  我們清楚地記得,19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回歸祖國,編輯部同仁一邊圍坐在走廊看電視直播,一邊熬通宵制作中國經濟時報第一份彩色印刷的報紙——香港回歸特刊,與讀者共同品味偉大時刻;

  我們清楚地記得,在1997年江澤民“5·29講話”之后、中共十五大前夕,時報連續刊登了《充分認識初級階段,堅決防“左”》、《社會主義基本特征是社會公正+市場經濟》、《第三次思想解放:沖破姓“公”姓“私”的思想疑惑》等多篇重量級學者的專訪,以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有經濟的戰略性重組”課題研究報告,在激蕩神州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中,時報站到了潮頭浪尖;

  我們清楚地記得,1998年初,時報刊登了有關機構改革的系列訪談和多篇消息、評論,充分闡述機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傳遞機構改革的重要信息,為這次新中國成立以來力度最大、影響最深遠的機構改革做了輿論鋪墊;

  我們清楚地記得,2001年2月3日,時報刊登駐甘肅記者歷盡艱辛和危險采寫的長篇紀實報道《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引起國務院及甘肅省領導的高度重視,“蘭州證券黑市案”成為2001年“全國經濟秩序整頓第一大案”;

  我們清楚地記得,在2001年這個中國“入世”之年,我們密切注視政府職能、產業變局、應對之策等入世焦點,推出了一系列深度調查及評論、訪談、學者文章等,在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這個重大歷史事件中扮演了輿論推動者、對策梳理者、知識傳播者的角色;

  我們清楚地記得,2002年12月6日,時報用五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記者歷時半年采寫的《北京出租車業壟斷黑幕》長篇調查,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揭示了出租汽車行業長期存在的“富了老板,肥了官員,虧了國家,苦了司機,坑了百姓”的問題,引起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更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

  我們清楚地記得,2003年春,時報最早聚焦城市拆遷,先后刊登了數十篇反映城市拆遷問題的深度調查、學者訪談和評論文章,筆觸力透拆遷與歷史文化保護、拆遷與公民權利、拆遷與土地制度、拆遷與依法行政等諸多層面,此后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跟進,使“拆遷”成為2003-2004年出現頻率甚高的一個“關鍵詞”,引起中央高層對于拆遷問題及其背后的深層經濟社會矛盾的重視……

  上述列舉到和更多沒有列舉到的時報對十年中國歷史的種種忠實記錄,有兩條明顯的主線:一是市場經濟,二是社會公正。

  中國經濟時報創刊時,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剛剛起步。中國經濟時報創辦的這十年,正是中國市場經濟蓬勃發育的十年,也是舊的計劃經濟的觀念、規則、方法與新的市場經濟的觀念、規則、方法激烈沖突的十年。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時報扮演了一個堅定的市場經濟促進派的角色。十年中,我們的報道可能有這樣那樣的缺憾,但在編輯方針的改革導向上,我們從來沒有猶豫過。

  市場經濟并非盡善盡美,它有促進社會效率提高的功用,卻未必能帶來社會公正。尤其是當市場失靈時,社會公正更可能受到市場勢力的重創。社會公正往往需要通過法律的調節和政府公共政策的執行等非市場的力量來達成,而新聞媒體無疑是維護社會公正的重要力量。最近幾年,中國經濟時報在敦促監管部門醫治市場失靈、維護弱勢群體利益等方面組織了許多報道和文章,為維護社會公正做了力所能及的輿論工作,承擔了媒體的社會責任。

  我們盡力服務了讀者,讀者給予了我們厚愛;

  我們忠實地記錄了歷史,歷史也將不會忽略我們。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經濟時報在以往的十年中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歷史還將流淌下去,中國經濟時報還將在為讀者提供更好的資訊、在對歷史的忠實記錄中走向自己尚未實現的目標——辦一份中國最好的經濟報紙。

  我們將秉持我們的理念,盯緊我們的目標,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智慧,在中國經濟時報的下一個十年。

  我們知道道路將是坎坷的,因為在報業經營市場化的浪潮中,中國經濟時報已經慢了半拍;我們還需要學習,我們還需要成長,我們將努力贏得自己的市場空間;

  我們更知道前景是光明的,因為我們知道,時報擁有眾多讀者的長期支持和殷殷期望;還因為我們知道,一份有責任感的媒體是社會進步的永恒需求。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純情刀郎
情人、沖動的懲罰
動畫梁祝
中國神話愛情故事
雅韻國粹
水墨精華國粹雅韻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