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3日出臺的《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意義十分重大。在中國加入WTO,歐盟東擴的重要歷史時期,鞏固中歐經貿合作的戰略地位,全面提升經貿關系水平顯得格外重要。這里從下述幾個方面提出我們的戰略性思考與政策性建議。
一、歐盟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戰略地位日益提高
首先歐盟在政治、軍事上逐步走向獨立。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使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世界進入新的一超多強格局時期。北約東擴、伊拉克戰爭、歐盟獨立防務等,歐美之間的矛盾和摩擦加劇。歐盟憲法草案將為“歐洲大廈”奠定政治基石,加強其作為世界政治中獨立一極的作用。當然,歐盟也有法德軸心與歐盟的離心傾向,以及所謂的“新老歐洲”問題,但其獨立一極的地位是無庸置疑的。
其次歐盟經濟一體化建設加快,第五次擴大將進一步提高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歐盟作為一個單位,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經濟實體,僅次于美國,表面看2002年歐盟與美國的GDP還有相當的距離,但如果考慮近年來歐元兌美元比價相對過低的因素,則歐盟與美國的經濟總量差距實際上并不那樣大。
2004年5月1日東歐10國正式加入歐盟,屆時歐盟將擴大成為一個擁有25個成員國、4.56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達9萬多億美元的區域性多國聯盟。歐盟東擴后在世界經濟中地位提高的標志,一是總量提高,二是直接縮小了與美國的經濟差距。
二、近年來中歐關系的發展及評價
(一)歐盟對華政策的制定及調整
從1995年至今,歐盟已出臺了7個對華政策文件,把對華關系提升到了與美、日、俄同等重要的水平上,說明自90年代中期以來歐盟給予了中國足夠的重視,并不斷采取切實措施來促進中歐關系的發展。
(二)中歐首腦定期會晤制度
1998年4月2日,朱?基總理與歐盟輪值主席國英國首相布萊爾、歐盟委員會主席桑特在倫敦舉行首次中歐領導人會晤,雙方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希望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長期穩定的中歐建設性伙伴關系,并決定建立雙方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從1998年至今已舉行了六次會晤。
(三)中國對歐盟政策出臺
10月13日,盼望已久的《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終于出臺,這一政策文件的推出意義重大,它既是對歐盟1995年以來一系列對華政策文件遲來的回應,也是今后我國企業開展對歐經貿合作的指導方針,有利于從政府層面推動中歐貿易進一步擴大。
(四)中歐關系評價
近年來,在中國的對外關系中,存在著重美俄日輕歐盟的現象。中美經貿關系較易受美國政治氣候的影響;中日經貿關系存在民族矛盾和感情問題;中歐經貿關系中則沒有這些負擔,歐盟在對華關系上采取了比較務實的態度。
冷戰結束后,中國在對外關系政策調整中,將美俄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來考慮無疑是正確的,但與此同時也不應忽視、輕視中歐關系的重要性。
第一、在對美國、俄羅斯、歐盟的戰略定位上,對歐盟認知不足。
第二、中歐合作機制未上升至最高的元首級,且各領域的全面合作水平也未達到中美、中俄水平。
三、中歐經貿關系發展平穩,全面提升其戰略地位與水平刻不容緩
中國加入WTO后,中歐經貿關系發展迅速,但與中美、中日等中國其它重要經貿伙伴在發展速度上并無優勢可言。2002年歐盟為中國的第一大技術來源地,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四位的引資來源地。
(一)中歐貿易現狀
2002年中歐貿易額為867.5億美元,較1995年增長1.15倍,即平均年增11.6%。其中我向歐出口年增14.1%,進口年增8.9%。
從商品結構來看,我向歐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輕紡和機電產品,進口的則主要是高科技含量產品及一些工業原料。從具體的貿易國別來看,與德國、荷蘭、英國、法國、意大利等五國的貿易額占中歐雙邊貿易總額的近80%。
(二)中歐的經濟技術合作
2003年1-5月,由歐盟引進技術的合同數量是718項,合同金額14.56億美元,同比下降36.57%,金額所占比重為31.99%。截止到2003年5月份,中國從歐盟成員國引進技術共15721項,合同總金額約736.73億美元。
到2002年底,歐盟來華投資項目數達14069個,實際投入340多億美元。2003年1-6月,歐盟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同比增長33.79%,合同外資金額同比增長3.2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長34.29%。
近年來,隨著中國“走出去”開放戰略的實施,中國對歐盟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除了傳統的貿易、海運、銀行等領域外,產業型投資也有所發展,顯示了中國未來對歐盟投資的潛力。
(三)歐盟在中國貿易中的地位
歐盟對外貿的依賴程度很高,大大超過了美國和日本,根據統計數據計算,2002年歐盟除去內部貿易(約占62%)外,區域外(盟外)的貿易額約為:出口11832.8億美元,進口11738.2億美元,相當可觀。
根據中方統計,目前我對歐盟地區的出口占我出口總額的14.8%,但在歐盟的進口市場上我僅約占4.1%。
與此相對照,2002年的統計表明,中韓雙邊貿易額已占到中歐貿易額的一半還多,中俄之間的貿易額也超過了中英、中法貿易,這種情況與雙方的經濟實力極不相稱。
(四)中歐經貿關系進一步提升的潛力與制約因素
中歐經貿關系進一步提升的潛力表現在:歐盟區域外貿易居世界第一位,為中歐貿易關系發展提供了條件;中國加入WTO后,市場進一步開放,在歐盟占有優勢的服務貿易方面,如金融、批發零售等將具有廣泛的市場空間;歐盟為基地(母國)的跨國公司在華投資進一步擴大;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FDI的雙向流動有可能得到逐步實現,而由投資帶動的貿易將會進一步增長。
與此同時,影響中歐經貿關系順利發展的制約因素也不容忽視,如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技術壁壘,知識產權,普惠制的變化,對華反傾銷等。此外,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還存在著其它一些外部因素,如歐盟東擴,以及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對歐盟對華貿易地位可能提出的挑戰。
四、全面鞏固和提升中歐經貿關系戰略地位的構想與建議
全面鞏固中歐經貿關系戰略地位是指,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繼續保持中歐雙邊經貿關系發展的勢頭,使歐盟在中國經貿關系伙伴中鞏固貿易第三位,技術引進第一位,利用外資第四位的基本格局。全面提升中歐經貿關系水平是指在鞏固上述指標的同時,應創造條件,穩步提高其在各項指標中的比重,爭取縮小其與中美、中日經貿關系的差距。
(一)全面鞏固和提升中歐經貿關系戰略地位的構想
1、建立中歐最高級(元首級)會晤機制,以達到與中美、中俄政治關系相近的水平,爭取在適當時候明確提出建立“中歐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
2、建立中歐各個領域的部長級會晤機制,構建涵蓋經貿領域不同層面的合作框架。
3、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中國與歐盟各國之間現行經貿混委會工作,使中國與歐盟經貿關系建立在中國與其15(27)個成員國各自牢固的雙邊經貿關系之上。
4、研究通過ASEM促進并加強中歐經貿關系的具體途徑。
(二)制訂對歐盟經貿關系的戰略規劃
1、中國與現階段歐盟到2010年的總體規劃(2003年-2010年)
以2003年中歐貿易額達到867.55億美元,2004年達到1120億美元,2005年達到1400億美元,2006年達到1608億美元,2007年達到1847億美元,2008年達到2121億美元,2009年達到2437億美元,2010年達到2800億美元為目標。(注:2006年-2010年以年平均增速14.87%計算結果。)
2、中國與東擴后歐盟(25-27國)到2010年的總體規劃。
3、中國與歐盟各成員國雙邊貿易發展規劃。
(三)全面鞏固和提升中歐經貿關系戰略地位的建議
1、在《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的基礎上,立即著手研究制訂中國與歐盟經貿關系至2010年的發展戰略。它應涵蓋戰略目標、原則、步驟、機制保障、具體領域的政策措施。它應當包括目前的歐盟(15國)和2004年、2007年東擴后的歐盟(25國、27國)。
2、官、產、學相互結合,加強對歐盟經貿、技術法規等方面的跟蹤研究,及時制定對策。
3、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中歐經貿合作網站,促進貿易投資發展。
4、開放歐盟東擴補償談判內容,吸納國內有關研究機構的專家,在遵守保密規定的條件下,參與方案的制訂,盡可能最大限度地維護我國的經濟貿易利益。
5、引導企業加強自身修煉,積極創新,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在開拓歐盟市場時,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問題。
6、通過多方努力遏止歐盟反傾銷。
7、抓緊時機,靈活多變,充分利用歐盟的普惠制。
8、注重與成員國雙邊關系的發展,帶動中國與歐盟整體經貿合作的提升。
作者:李鋼 研究員 商務部 研究院 歐洲研究部主任
李蕙瑛 副研究員 商務部 研究院 歐洲研究部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