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京暉
談到汽車科技,很容易跟目前國際國內敏感的一個新詞語———“自主知識產權”聯系起來。自主知識產權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保障,而汽車行業是經濟領域中一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當然也不例外。
跟汽車相關的知識產權主要是專利和商標這兩大塊?傮w上講,無論是專利還是商標,在我國目前的汽車行業中所起的作用都還有很大的發揮余地。
從專利技術來看,大致要經歷研發、生產、銷售這樣幾個環節,專利制度起作用的關鍵環節是研發和生產,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使技術資本化。這種知識資本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難開發而易傳播。據了解,國內相當一些汽車企業并不是靠真正由自己開發的產品去占領市場,而是靠別人已經開發出的產品成果來盈利。正因為如此,我國汽車企業因知識產權糾紛引發的訴案時有發生,賠償額已達10多億美元,幾乎相當于我國汽車行業全年的利潤額。
另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專利技術的“含金量”問題。目前我國汽車企業所申請的發明專利還不多,恰恰是一些工程技術人員個人或一些手工作坊在專利的申請上比較積極,造成汽車行業在專利質量上存在著一定的水分。人們不妨留心觀察一下:在轎車上用來提高駕駛的舒適度、安全性等方面的技術專利中,國內作坊式汽車企業較之專業研發隊伍或者引進的跨國公司來說,二者在國家專利局備案的專利數量不相上下。但是,前者的專利雖然申請下來了,卻無法應用到車上去。專利要想發揮重要作用,其著眼點必須放在技術的質量上,具有高技師科技含量的專利才能發揮出明顯的作用來。
跟汽車相關的另一大塊知識產權是商標權,或者謂之品牌。這是汽車企業知識產權的外在體現。顯而易見,一個馳名商標,可以潛在地引導消費者的選擇。
同專利的情況一樣,許多企業在商標這方面目前的保護意識也不夠強。長期以來,我們有這樣一種思路:在合資過程中,中國汽車工業走本土化的路,最后變成中國的品牌。但是,20年過去了,國產汽車中的馳名商標仍然不夠強大,目前的三大國有整車生產企業都與國外大型汽車企業有各種形式的合作關系,而并沒有創造出自己的知名品牌,不得不依賴一輪一輪地引進跨國公司的產品過日子。剛剛過去的幾年里,就發生了諸如豐田公司訴吉利轎車侵犯商標權案等重大涉外知識產權案件20余起,大量的訴訟成本花在了完全不能產生價值的過程中。商標權的問題解決不好,或者沒有自己的品牌,無論生產多少轎車都是別人的輝煌,永遠都是廉價的打工者。
汽車工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巨大的,沒有一個國家愿意將這項產業拱手讓給他人或受制于他人。知識產權制度是世界通行的工業科技蓬勃發展最有力的保障武器之一,又是一個尚未完全被開發和利用的領域。我們的汽車工業只有抓住專利和商標這兩個關鍵環節,切實踏上工業發展與知識產權捆綁前進的高速路,才能有效提高自主技術創新能力,老百姓才能更大限度地從中受益。
《市場報》 (2004年10月26日 第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