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間舉行的海峽兩岸臺商投資論壇就“制度優勢、投資環境與區域經濟發展”展開深入研討,有關專家在分析近年來中國大陸招商方式時提出,地方招商引資需重視制度規范。他們以昆山為例,指出應不斷改善臺商投資的制度環境。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柏蘭芝發表演講,她從分析昆山現象和昆山經驗入手,引出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角色轉型,要建立互相信賴、共
同發展的治理模式。昆山政府在中國大陸首次成功自費建立了開發區,親商是其成功最重要因素。作為一個六十萬人口的縣級市,昆山政府顯現其本身優勢,定位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
她說,讓臺商和外商頭疼的層層行政審批,昆山市政府卻能放下官架子,發揚服務“跑腿”的精神,為“親商”奠定了很好的基礎。臺商和外商看中昆山,投資昆山,“跑腿經濟學”是個很好的例證。臺灣十大筆記本制造商,其中六大制造商已落戶昆山同一個開發區。
柏蘭芝說,總結改革開放二十年以來,兩岸同種同根,血濃于水,中國政府非常積極發展優化臺商的投資環境。但臺灣和大陸仍是跨體制連接,面對很多矛盾需要克服。
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蔡正揚也談到,昆山做為一個自費開發區,能成為臺商聚集最為集中的園區,根本因素就是昆山政府能放下架子,為客商服務,最終使昆山發展成國家級開發區。另外,蘇州市政府正在建立國際機場,為外商投資提供了更大的便利。這些經驗都值得大陸其它各地政府借鑒。
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談到政府轉型與改革關系時,指出改革深層次的關系與政府有著密切關系。這其中政府轉型尤為重要,政府應由經濟建設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為企業和市場提供更多的服務而不是主導企業和市場,此轉型已成為投資環境、金融及國有企業改革中的重要問題。他預言,未來幾年,中國改革將會以政府改革為重點,改革投資審批等一系列束縛外資注入的桎梏。(中新社報道)
(信息來源:浙江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