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cument.write(str); document.close(); }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陜西:以全新的姿態向西部經濟強省邁進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6日 09:01 中國經濟時報

    6年飛躍:

    陜西經濟全面駛入快車道

    作為西部大開發橋頭堡的陜西省,從1997年開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連續6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總量上了一個新臺階,這標志著陜西省的發展后勁
開始釋放,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快速增長周期。

    陜西省省長賈治邦這樣描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陜西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辦成了一些多年來想辦而沒有能力辦的實事,經濟增長連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西部大開發已成為陜西由滯后發展向全面振興的歷史轉折期,全省經濟發展已進入又快又好的階段。

    一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全省生產總值連續多年保持9%以上的增長速度。2003年增長10.9%,今年上半年增長13.1%,經濟發展速度和效益都高于好于全國平均水平,是1994年以來最快最好的。

    二是以公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1998年以來,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增長,每年平均凈增加近250億元。由1998年500多億元,增加到今年的1500億元,預計到年底累計完成6435億元,比1997年以前48年的總和還要多,形成了建國以來陜西又一次投資高峰。西康鐵路、神延鐵路、黑河引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擴建等一大批骨干工程相繼建成,全省公路、鐵路、機場、電力、水利、市政等基礎設施上了一個大臺階。

    三是以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到去年底,全省累計完成退耕還林1276萬畝、荒山荒地造林1057.9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預計達到38.92%,是歷史最好水平。治理水土流失近4萬平方公里,局部地區山正在變綠、水正在變清、生態環境正在改善。

    四是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是朝著一個方向、抓住兩個重點進行的。一個方向就是以市場為導向;兩個重點,一個是發揮優勢、揚長避短著力培育特色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果業、畜牧業、旅游業、國防科技工業和能源化工工業等六個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一個是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到去年底,非公有制經濟占全省經濟的比重由1997年的11.8%提高到40%左右。

    五是各項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積極穩妥地推進了國企、農村稅費、糧食流通體制、投資體制、農村信用社、財稅體制、文化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等項改革。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不斷增強。

    六是對外開放取得新的成績。陜西把改善投資環境作為生命線工程,一方面努力改善投資硬環境,一方面切實解決軟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投資環境明顯改善,引進外資和內資的總量大幅增長,外向型經濟格局正在形成。

    七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到去年底,全省有90多個縣(區)、占全省90%多的人口地區,實現了“兩基”目標,“普九”人口覆蓋率達90%。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提高到45%。農村有160多萬貧困人口脫了貧,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幾年來保持100%社會化發放。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制度繼續完善,“兩個確保”和城市低保基本落實。

    比較優勢顯現:

    陜西將持續釋放發展后勁

    陜西是一個欠發達內陸省份,但又是一個既有悠久歷史文明又富有現代活力的重要省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后發優勢。近年來,陜西抓住了西部大開發等歷史性機遇,準確把握住了省情,打好優勢仗,唱好特色戲,發展的速度明顯加快,經濟發展的潛力正在釋放。陜西省有條件成為西部大開發“橋頭堡”和“第一階梯”。

    一是作為大西北的門戶,陜西有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在全國的地理位置居中,被稱為“中國的西部,西部的東部”。中國的大地原點就在陜西涇陽縣,北京時間是從陜西蒲城縣天文臺授時中心發布的。中國鐵路大動脈隴海線橫穿中部,是“新亞歐大陸橋”亞洲段的中心和進入中國大西北的“門戶”,西包、西渝鐵路貫穿西北、西南,西(安)合(肥)鐵路連接東部沿海,具有承東啟西、聯結南北的區位之便,便于發展旅游、商貿和服務業。省會西安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二是礦產資源潛在價值居全國之首。從能源礦產資源來看,陜西是資源大省,自然資源富集,全省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超過42萬億元,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已探明煤炭保有儲量1652.5億噸,居全國第三位,預測煤炭資源量為9091億噸,占全國儲量的20%;石油天然氣資源也十分豐富,儲量占全國的18%。作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陜西對國家能源的接續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陜北有條件成為我國本世紀現代化建設重要的能源接續地和能源的支撐點。

    三是陜西生物的多樣性。陜西地形南北狹長,跨兩個流域,橫跨溫帶、暖溫帶、北亞熱帶三個氣候帶以及黃河、長江兩大水系。地形的多樣性、氣候的差異性,形成繁多的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十分突出,特別是秦嶺山脈是我國水分江河、地分南北的標志性區域,中藥資源十分豐富,素有“生物基因庫”的美譽,在民族生物工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是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地區,陜西還是中部和東部重要的生態屏障,陜西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對緩解水土流失,確保黃河、長江下游安全,減少北京風沙災害,確保南水北調水質安全,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五是陜西科教實力比較雄厚。陜西的科教優勢明顯,科教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是全國航空、航天、機械、電子、農業等領域重要的科研和生產基地,也是全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作為全國科技和高等教育大省,陜西已成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全省有專業技術人員107.9萬人,其中兩院院士43人;有各類科研院所1061個。有普通高等院校52所,民辦高等教育機構57所。每年重大科研成果1000多項,為陜西、為西部、為國家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撐。以西安、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骨干的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已經形成。其中西安高新區是中國首批向亞太經合組織開放的科技工業園區,楊凌示范區是國家惟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均躋身于國家重要支持的五大高新區之列。

    六是陜西是全國重要的歷史文化中心,蘊藏著大量的、具有很高開發價值的文化資源。從西周到唐朝有13個王朝在陜西建都,長達1100多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延安又是中國革命的圣地,保留著大量的革命文物。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使陜西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境內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文物點密度之大,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均居中國之首。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秦兵馬俑、惟一珍藏佛祖指骨舍利的法門寺、西安古城墻等馳名中外。陜北黃土高原、陜南山水風情令人神往,西岳華山、壺口瀑布、秦嶺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景觀獨具特色。

    七是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陜西有著較好的工業基礎。“一五”、“二五”和“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陜西建設了一批骨干項目,已形成以機械、航空航天、紡織、電子、醫藥、能源、食品為主體,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軍工企業規模居全國第一。

    四大基地:

    陜西經濟未來的“財富板塊”

    陜西地形南北狹長,由北至南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北部是黃土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區。陜南、陜北和關中三大區域資源不同、發展基礎差異較大。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陜西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遵循經濟非均衡發展的規律,按照分類指導、重點突破的原則,提出了在全省三大區域建設四大基地的區域經濟布局。

    據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同志介紹,四大基地建設即“陜北煤油氣、關中高科技、陜南中草藥、渭北優質果”。具體講,就是以“一線兩帶”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建設關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陜北能源化工基地、陜南現代中藥產業基地和渭北綠色果品基地,實現全省三大區域優勢互補,攜手并進,協調發展,夯實陜西經濟全面振興的根基。去年以來,陜西已陸續采取一系列措施,緊鑼密鼓地安排啟動了四大基地的建設。目前,三大區域四大基地正在形成各具特色而又互動發展的良好格局。

    ——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充分利用陜北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按照“煤向電力轉化,煤電向載能產品轉化,煤油氣鹽向化工產品轉化”的“三個轉化”思路,近期盡快形成1000萬噸采油、1000萬噸煉油、100億立方米天然氣、1.5億噸原煤、300萬噸煤制油和300萬噸煤制甲醇的生產能力,把陜北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煤油氣生產基地、“西電東送”煤電基地和以甲醇為龍頭的煤化工基地。

    陜西將圍繞“三個轉化”,重點打造四大產業鏈,即煤電載能工業產業鏈、煤制油產業鏈、煤鹽化工產業鏈和油氣化工產業鏈。為了適應資源開發和轉化的需要,將加快陜北路網建設,綠化美化環境,搞好水源配套,節約、保護和高效利用水資源,促進廢棄物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使陜北能源化工基地成為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示范區,成為全省發展快、活力強的經濟增長極。

    ——關中高新技術產業帶和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即“一線兩帶”。關中地區沿隴海鐵路擁有大量的傳統工業企業、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具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是陜西省的經濟中心區域。通過實施一系列高科技工程和傳統裝備制造業改造項目,3至5年后,使這一地帶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重大裝備制造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陜西將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突出抓好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裝備制造業兩個重點。實施電子信息、軟件研發及軟件出口、生物制藥、飛機制造、高技術示范等五項產業化工程。支持4個國家級開發區、示范區進行“二次創業”,推進17個星火密集區和國家星火產業示范縣建設。以開發區和產業園區為載體,提高生產要素和產業的聚集度,形成產業集群,帶動中心城市發展。通過項目合作、技術支持、產品配套、產業聯動,輻射帶動陜南、陜北發展。

    ——陜南現代中藥基地。陜南秦巴山區植物種類豐富,素有“秦地無閑草”之稱,目前已被批準為我國中藥現代化種植基地。陜西計劃利用秦巴山區豐富的藥材資源和理想的自然條件,加快藥源基地建設、壯大龍頭企業,帶動中草藥種植和現代中藥產業發展。

    陜西將重點抓好絞股藍、柴胡、黃姜等7個種植基地GAP認證,推動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支持制藥企業擴能達產,完成GMP認證。加快陜南中藥研發平臺、營銷網絡、生物科技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陜南現代中藥產業體系,形成一批龍頭制藥企業。同時開創陜南“藥業為主、多業并舉”的綠色產業發展新局面。

    ——渭北果業基地。陜西境內的渭北平原已被專家確認為全世界惟一符合蘋果生產7項氣象指標和最大的蘋果優生區,蘋果已經成為陜西首屈一指的優勢種植業。陜西將抓住國家把渭北確定為中國蘋果優產區和對陜西蘋果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機遇,高標準建設渭北果品基地。

    陜西將著力提高優果率、轉化率和出口率。以提高果品質量為核心,實施生產標準化,推進果品綠色化;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提高果農組織化程度,推進果業產業化;積極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市場營銷體系建設,促進果業市場化;實施科技興果戰略,加強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加快果業現代化。把陜西蘋果做成國內外的馳名品牌,使渭北成為全國最大最強的綠色果品基地。

    六大特色產業:

    陜西資源轉化的“經濟發展平臺”

    如何把潛在的優勢轉化成現實的優勢,充分發揮其市場的優勢和競爭的優勢,成了陜西省政府著力探索和解決的問題。按照國家產業發展重點,陜西省立足實際,充分挖掘潛在優勢,突出重點,強力培植,促進高新技術、旅游、裝備制造、能源化工、果業和畜牧業等六大特色產業迅猛發展,使其成為拉動全省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

    西部大開發實施幾年來,陜西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經濟優勢轉化。從自身的資源、人才優勢以及已有的基礎出發,陜西把六大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四大基地建設,作為壯大優勢產業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的重點。在項目布局、市場體系建設、信貸投入、利用外資等方面給予扶持和幫助。

    為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陜西抓住國家啟動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時機,先后精選300多個項目上報國家計委,有69項被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總投資70多億元,其中獲得國家投資7億多元。關中高新技術產業帶已初步形成,2003年,關中開發帶完成工業總產值1278.9億元,增長19.5%;開發帶高新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05億元,生產總值249億元;高新區企業5345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100家,成為陜西省科技創新基地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領頭雁,高新技術產業對全省經濟的拉動力進一步增強。同時,民營科技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到2003年底,全省民營科技企業總數達到10000多家,技工貿總收入700多億元,呈現出向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集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的趨勢。

    為加快旅游業發展,陜西積極爭取國家旅游基礎設施國債建設資金,爭取國家安排旅游國債項目26個,總投資4.7億元,其中國債資金2.75億元。在旅游基礎設施國債建設項目的帶動下,精品景點和景區建設步伐加快,華山、太白山、洽川、五陵塬、乾陵、朱雀森林公園、南宮山等景區的旅游道路及其它旅游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五年累計完成旅游基礎設施投資50多億元,有力地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近年來,來陜西省旅游的國外游客每年超過70萬人,旅游外匯收入達到3億多美元;國內游客每年超過3300萬人,國內旅游收入140多億元。

    為振興裝備制造業,陜西抓住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機遇,加快了裝備制造工業企業的改組、改造和提高的步伐,組織開展了民用衛星、民用支線飛機的研制和生產,加快重型汽車及其零部件、數控機床、工程機械等一批骨干項目建設,努力實現科技成果向商品化、優勢產品向規模化、主導產品向產業化的躍升,推進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形成發展。2003年,全省裝備制造業完成總產值436.5億元,增長24.4%。

    為加快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在編制能源化工基地規劃的基礎上,陜西編制了基地供水規劃、環保規劃和煤液化總體規劃,加緊開展神木發電廠、神木20萬噸甲醇、榆林15萬噸醋酸、10萬噸聚氯乙烯、30萬噸電解鋁等項目的前期工作,目前,這些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為了促進果業和畜牧業發展,陜西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以蘋果為主的果業產業化的決定》和《關于加快畜牧業產業化的決定》,有關部門以此編制了發展規劃,積極推進蘋果產業化經營,調整蘋果種植區域結構,促進了果業的飛速發展。2003年,全省水果種植面積1125萬畝,產量達到730.9萬噸,其中蘋果種植面積達到602萬畝,產量462萬噸,總產量分別占世界和全國蘋果總產量的7%和20%,居全國第二位。果汁加工能力40萬噸,濃縮果汁出口10萬多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果汁生產和出口基地。全省果業產值達到76.2億元,增加值45.7億元,比上年增長6%,果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逐步顯現,成為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優勢產業。同時陜西以奶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草產業,推廣舍飼養殖,以奶業產業化帶動整個畜牧業產業化快速發展。2003年,全省各類專業養殖戶發展到12萬多戶,規范化養殖小區發展到120多個,奶牛存欄數32.9萬頭,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14萬噸、49萬噸、107萬噸,畜牧業產值達到145.59億元。果業、畜牧業產值已占到農業產值的41.1%。

    “三步走”戰略:

    陜西全面奔小康的旗幟

    “十一五”到20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陜西省建設西部經濟強省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呈現出產業結構高級化、城市化進程加快、科技進步加速化、資源配置市場化、經濟全球化不斷增強等發展趨勢。這既為陜西省進一步開放創新、開拓發展、爭取在一些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契機,又使陜西省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

    8月中旬,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子彬透露,西部開發促進法已列入全國人大五年立法規劃,也納入了國務院今年的立法計劃。這表明國家將立法保證西部大開發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為了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陜西大發展”戰略,陜西省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西部經濟強省的目標,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要求,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體制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繼續抓好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高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圍繞做大做強六大特色產業,著力打造四大基地,積極推進陜北能源化工產業、關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文化產業迅速崛起,繼續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科教興陜戰略、城鎮化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擴大對外開放上取得新突破,開創全省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新階段。

    據了解,在新世紀之初,陜西省結合實際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三步走”目標。第一步,到2006年,生產總值達到3000億元,年均增長10.5%,人均8000元;第二步,到2010年,生產總值達到4400億元,年均增長10%,人均1.1萬元;第三步,到2020年,生產總值突破10000億元,年均增長9%,人均力爭達到3000美元(相當于2.5萬元人民幣)。走好這三步,陜西就能在2000年的基礎上,實現生產總值提前三年翻一番,提前五年翻兩番,把惠及千家萬戶的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

    陜西省省長賈治邦如是說,“三步走”目標實現后,陜西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市場更加開放和活躍,發展的空間更加廣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30平方米,農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40平方米。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達到25%和35%,人們有一半多的錢可用于非食品方面的消費支出。城鎮化水平達到52%。交通、通訊大為改觀,百戶擁有小汽車將達到15輛。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35%;衛生保健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5歲。人口綜合素質普遍得到很大提高。可以說,到那時陜西基本實現三秦大地山川秀美,經濟社會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富裕安康。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陜西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超俱樂部醞釀大變革
中國國際通訊技術展
北京新交法聽證報告
南方周末內地創富榜
2004珠海國際航空展
鳳凰衛視中華環姐大賽
高峰那英情感風波
狼的誘惑-終結版連載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