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券商的救命稻草是什么?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5日 16:04 中華工商時報

    溫家寶總理講話之后,市場人士一直在等待所謂的實質性利好,如果說類別股東表決機制是一個長期利好的話,那么券商融資的放開就應該是一個短期的利好。

    問題是,什么時候放開券商融資的渠道。

    什么時候?

    就在近期。

    為什么這么說?

    之所以這么說是基于一種最簡單的判斷,溫總理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這個果是什么呢?這個果就是資金,就如血液之于人體,資金對于股市而言,就是股市的血液。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生活尚且如此,又何況資本市場呢?市場走勢由什么決定?由供求關系決定,暫停新股發行是關緊融資的龍頭,可以在短時間內暫時穩定市場的平衡,但是要從根本上保持融資和投資的動態平衡,就必須放開資金入市的渠道,松開資金的龍頭。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發現,現在這個市場中誰最缺錢?基金不缺錢,資金的規模已經3000億,幾乎占到了流通市值的1/4。如果把1471家上市公司合并成一個超級大盤股的話,以基金3000億的能量已經達到了坐莊的最低限度,也就是說,如果把公募基金轉換成私募基金的話,這個市場已經被炒翻天了。散戶不缺錢。盡管大量的投資人在最近的熊市中深度套牢,但是由于我們有著大量的“時刻準備著”的未來投資人,因此,投資者的隊伍在不斷的擴大,已經到了7100萬戶。老散戶被套牢了,新散戶又加盟。何況,大多數散戶投入股市的錢是自己的錢,不怕套,不像委托理財那樣有壓力。缺錢的不是別人,恰恰是券商。

    面臨先救命還是先治病兩難選擇的也是券商。

    上證指數跌破1300點之前,證監會監管部主任謝庚在深交所召集券商座談會,征求券商的意見,話題就是救命還是治病。謝庚當時在會上的表態被以訛傳訛、傳成“政府不再救市”引起恐慌,水皮專門為謝庚辟過謠,同時也提出反問,管理層是否真的幼稚到在治病和救人之間還要猶豫,如果人都死了,還治誰的病。

    道理是抽象的,具體到券商的問題就沒有那么簡單。此前,業內盛傳23家券商已經資不抵債技術破產。而陷入困境的則不僅僅是23家券商而是整個行業,海通的老總根據當時的成交量估算,全國的證券營業部連維持費用都拿不出來,更不用說自營的損失有多大。券商的收入在前幾年是令人羨慕的,現在有的經營部老總一個月才拿幾百元的待崗費,上海的財經媒體招編輯記者,報名最多的是券商的研發人員,曾經有年輕的券商操盤手打電話給素不相識的水皮要求幫找工作,水皮更曾經親眼目睹參加上市公司掛牌儀式的券商董事長為節省差旅費千里迢迢坐火車上深圳的情景,種種跡象表明,券商靠自身的力量已經很難再站立起來。即使股市有行情,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確到了喊“救命”的時候。當然,券商捅下的窟窿也不小,否則也不會有人出餿主意,問題券商的保證金按比例返回而不能全部變現。這是指救命。俗話說,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券商之所以會病入膏肓,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當然在體制,在于系統。中國股市承擔了為國有企業解貧脫困服務的宗旨,券商作為市場的一員為此同樣付出了代價。代價之一是包銷,上市公司只要過會就能上市,好賺8%的承銷費,券商們各展絕技不惜代價,各種合理不合理、能答應和不能答應的條件都得應允,行情好的時候皆大歡喜,行情不好的時候,券商就吃不了兜著走,南方證券包銷帝賢B股99%的股票,不少券商都包銷成了大股東,真是機關算盡反誤卿卿性命。代價之二是自營,中國股市長空短多的周期決定自營盤的盈利難度越來越大。炒股炒成股東已經成為大部分券商的煩惱。代價之三是挪用。挪用客戶的保證金,挪用國債回購的資金。管理層對此不是不知情,但是每每手下留情,指望券商能自查自糾,結果是養癰遺患。代價之四是委托理財。券商創新一直是業內的話題,怎么創新?集合理財行不行,如果不行,怎么看待委托理財給券商留下的創傷,怎么看待德隆系券商委托理財失敗的必然性。代價之五……各種各樣的代價加起來,就出來了一個數,600億不良資產就成為代價的代名詞,這是指治病。

    要治病當然得救人,救人的目的還是為了治病。謝庚問先救人還是先治病,表達的是一種擔心,救命有政府,治病要靠券商,救命有人喊,治病沒人管怎么辦?救命的錢又被病人揮霍了怎么辦?病人如果光想救命不想治病,這樣的病人豈不成禍害?

    券商喊救命并非始自今日。一年前的2003年8月,尚福林在北京召開券商座談會就是券商集體喊救命的時刻,喊的結果是券商發債成為了現實。但是券商發債并沒有能救券商的命,因為尚福林規定了一個導向,既不扶大也不扶弱,而是扶強。發債的底線是資產10個億以上,最近一年必須盈利,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一年利息的盈利要求,這等于劃定了一個門檻,絕大多數等待救命的券商只能望債興嘆,很有點馬太效應的味道,憤怒的券商會后就開始拱尚福林下臺,謝庚在深圳的座談會也同樣令券商絕望,憤怒的券商便歪曲政府不救市達到逼宮的目的。

    如果23家券商破產,市場會是一種什么情形?

    首先會發生保證金的擠兌。開戶的股民會想盡一切辦法取回自己的資金,而絕大部分券商不具備即時即付的能力。這會導致社會動蕩。

    其次會發生資金鏈斷裂。券商和券商之間,券商和機構之間,券商和銀行之間的債務剪不斷,理還亂,大批券商的死亡,處置不當會引發金融震蕩。

    再者會發生恐慌性崩盤。券商手中的股票面臨變現的壓力,為了自救自贖,就有不計成本拋售的動力,莊股跳水只是一方面,價值中樞的下移是另一方面,大盤暴跌又會引爆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局面會面臨失控的風險。

    所以必要的救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歷史上券商曾經成為增資擴股的寵兒,歷史上券商曾經受惠于股票質押貸款的優惠,歷史上也曾有過券商發債的鼓舞,現在開放券商的融資渠道還會有什么新意呢?

    或許是今天,或許是明天,答案就會揭曉,對于券商而言這是一根救命稻草,一根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的救命稻草。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券商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超俱樂部醞釀大變革
中國國際通訊技術展
北京新交法聽證報告
南方周末內地創富榜
2004珠海國際航空展
鳳凰衛視中華環姐大賽
高峰那英情感風波
狼的誘惑-終結版連載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