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中國林紙一體化艱難前行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5日 10:08 經濟參考報

    中國提出“林紙一體化”已經有20年了,但前些年由于受政策、資金、技術、體制等方面的限制,“林紙一體化”一直步履蹣跚。不過,隨著市場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國對紙制品需求的急速放大,許多國際紙業巨頭近年來紛紛來中國投資,而且規模巨大。再加上我國政府對走“林漿紙一體化”的決心是堅定的,中國的“林紙一體化”終于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

    金秋10月,在海南洋浦開發區,由金光集團麾下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AsiaPulp Paper Co.Ltd.簡稱APP)投資的金海漿紙公司,正在為即將正式投產做著最后的準備。記者看到,在原料區已經儲備了大量木材、木片。據悉,這是中國提出走“林漿紙一體化”之路后,第一個成功上馬、并即將投產的規模最大的林漿紙項目。該項目的投產預示著中國“林紙一體化”將駛入快車道。

    中國提出“林紙一體化”已經有20年了,但前些年,由于林業和造紙業的分離,受行業政策、投資效益、融資渠道、宜林土地供應、速生林生長周期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林紙一體化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近年來,國內上馬了一些林紙一體化企業,比如湖南的岳陽紙業(資訊 行情 論壇)、云南的云景林紙等,中國“林紙一體化”開始起步,但由于受政策、資金、技術、體制等方面的制約,“林紙一體化”一直步履蹣跚。

    隨著中國市場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國對紙制品需求的急速放大,中國的林業資源和紙業市場吸引了國際紙業巨頭的目光,印尼的金光集團、日本的王子集團、新加坡的金鷹集團、芬蘭的斯道拉·恩索公司、美國國際造紙公司(IP)等都看好中國的林業資源和紙業市場,紛紛來中國投資,而且投資規模巨大。隨著海南金海漿紙的建成投產,以及一批外資林紙一體化項目的上馬,中國的林紙一體化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金光集團1992年開始在華投資,1990年代中期開始在中國實施林紙一體化項目。伴隨著金光紙業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在中國的實施,圍繞中國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的爭論就從未停息過。既有關于環保排放、生態保護的爭論,也有關于地區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爭論,還有來自世界頂級紙業投資商的激烈競爭。

    但是我國政府對走“林漿紙一體化”的決心是堅定的,這從由國家發改委編制、國家林業局和國家輕工部門組織實施的《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中就可見一斑。

    林紙結合:

    中國造紙業的必然選擇

    林紙一體化是發達國家林業和造紙業工業合作共同發展的普遍做法,是指林業和紙漿造紙企業以多種形式建設速生豐產原料林基地,并將制漿、造紙、造林、營林、采伐與銷售結合起來,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帶動林業和造紙業發展的一種模式。

    海南金海漿紙公司副總經理藍振廷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造紙業和林業關聯性很強,是互為依存、互相促進的關系。但長期以來,中國造紙工業與林業發展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產業間未能形成有機結合,紙業發展受林業發展制約,林業也沒有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發展。林紙一體化就是要打破林紙分離的傳統模式,通過資本紐帶和經濟利益將制漿造紙企業與營造造紙林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以林促紙、以紙養林、林紙結合的產業格局。

    統計資料顯示,我國造紙業與世界發達國家造紙工業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現在:一是原料結構不合理,木漿比例過低。以2002年為例,我國木漿比重僅為21%,其中國產木漿僅占6%,草漿造紙占很大的比重,而國外造紙工業發達的國家木漿比重高達67%。二是總量不足,產品結構不合理。也以2002年為例,我國進口商品木漿527萬噸,廢紙687萬噸,紙及紙板637萬噸,紙制品24萬噸,用匯70多億美元。三是企業規模小。我國木漿生產企業和造紙企業平均規模只有6萬噸和1.2萬噸。而世界平均規模已分別達到18萬噸和8萬噸。四是技術裝備落后。我國現在的造紙工業水平還處在國外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且科研、開發、制造水平仍比較低。大型制漿與造紙設備幾乎都依賴進口。五是水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2001年造紙工業排放廢水已高達31億噸,占全國工業排放廢水總量的15.4%。化學耗氧量(COD)排放203萬噸,占全國工業COD排放總量的33%,其中草漿生產COD排放又占整個造紙工業排放總量的60%左右。草漿比重的嚴重過高,已經限制了我國造紙工業向規模大型化、產品高檔化、技術裝備現代化、生產清潔化方向發展以及水資源的節約利用。

    鑒于中國造紙業的現狀,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材曾說,我國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有“五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實現造紙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二是有利于形成以造紙業為龍頭的產業鏈;三是有利于調控農業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就業機會。如果將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與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和速生豐產林工程建設結合起來,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辦法;四是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采用高科技手段,大規模營造速生豐產造紙林,并實行輪伐輪作,有利于保護植被;五是有利于節約用水,保護水環境。發展木漿造紙,采用先進的制漿造紙技術、污染治理技術和節水措施,將大大減少水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據了解,國家林漿紙一體化規劃的布局重點在廣東、廣西、福建等沿海地區,搞好現有龍頭企業大中型林紙一體化項目建設的同時,建設3-4個年產化學木漿50萬噸及以上大型林紙一體化項目。

    引進外資:

    打破林紙一體化資金瓶頸

    金光集團海南金華林業公司承擔著為金海漿紙提供原料林的重要職能,該公司林務技發部經理張正元對記者說,林漿紙一體化屬于大產業循環,特別是速生豐產林的營造和生產周期較長,要達到“投入——產出——輪伐——更新再投入”的可持續發展,基本上需要兩個輪伐期(目前短周期闊葉材桉樹、楊樹的輪伐期為6年,松木等針葉材輪伐期為15年),投資收益至少6-15年才能逐步體現。

    速生豐產林是個新興行業,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且絕大多數造林項目因規模發展要求,面積都在50萬畝以上,按每畝400元的投資估算,投資規模都在2億元以上。速生豐產林投資期長、資金需求量大、風險大,是不受商業銀行青睞的弱質產業。雖然,林業建設可借助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扶持,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速生豐產林項目審批周期長;雖然國家對速生豐產林的造紙企業有貼息指標,但速生豐產林立項困難,近幾年項目落實的貸款資金僅占貼息指標的20%左右。實施“林紙一體化”的資金來源捉襟見肘。

    同時,紙業是中國工業污染的主要產業之一,主要是因為中國傳統造紙業的工藝和技術仍較落后,加上造紙業結構問題,造成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資金和實力進行污染治理。再加上林業與造紙業分離就造成“用材不造林”,林紙分離,大量使用草漿,又規模小,污染失控,超出環境容量,不顧及生態生產力,在其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廢水、廢氣、廢渣,對環境造成極大影響。但是,在世界上,隨著各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發達國家制訂了嚴格的國家排放標準,生產清潔化已成為世界紙業生產的趨勢。在這種壓力下,近20年來,紙業的清潔生產技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發達國家的造紙企業紛紛采用先進的技術,從生產的各個環節入手,實施清潔化生產。如國際上先進的化學木漿生產,多數企業生產每噸紙漿排放的廢水中化學耗氧量(COD)已降到3-5公斤,最低的甚至在3公斤以下,生物耗氧量(BOD)已降到1公斤以下,國外采用最先進的化學熱磨機械漿制漿廢水封閉循環系統已經實現了制漿廢水的零排放。而我國造紙業急需在環保設施上加大投入,利用世界先進技術進行治污。

    目前,中國引進金光紙業在海南的金海漿紙項目,以及即將建設的廣西漿紙項目,其同類指標已領先于世界先進水平,該集團生產的每噸化學木漿排放的廢水中化學耗氧量(COD)只有2.35公斤,生物耗氧量(BOD)只有0.47公斤。

    所以引進國際紙業巨頭,利用外來資本,符合我國林紙產業現狀,也符合我國林紙一體化規劃。

    目前引進的外資林紙一體化項目,都是上百億,甚至幾百億的投資。比如金光集團目前是亞洲最大的造紙企業,金光集團亞洲漿紙有限公司(APP)現擁有20多家制漿造紙公司及200萬公頃的速生林,分布于印尼、中國等地,其“林、漿、紙一條龍”的垂直整合式經營,使公司實現了低成本、高質量的經營目標。目前年生產加工總產能約900余萬噸,為世界紙業十強之一。

    云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車志敏在“貫徹科學發展觀,發展云南林紙生產力”高層研討會上說,中國引進這樣的企業,一是可以利用他們相對成熟的育林經驗,提高育林成活率,加快我國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既能使荒山披上綠裝,又能從根本上解決木漿原料供應不足的問題;二是可以借助他們的資金和技術實現造紙企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切實改變造紙企業規模偏小、規模不經濟以及產品結構性供需矛盾突出的現狀;第三,通過借鑒金光集團的以循環生產、低耗生產、環保生產為特征的可持續發展經驗,可以徹底解決傳統造紙工業的污染問題。目前,APP在華擁有13家全資或控股的漿紙企業及5家林場,總資產約40億美元,年加工生產能力達240余萬噸,完成造林面積200余萬畝。

    這些世界紙業巨頭既有龐大的資金實力、在國際市場上的融資能力,又有雄厚的技術實力、管理經驗,采用的都是世界一流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又有豐富的營林經驗。對他們的引進無疑會提升我國林業和造紙企業的整體水平。

    集約經營:

    如何破解林地制約

    在林、漿、紙三個環節中,林被稱為“第一車間”,是最重要、最基礎的環節,也是爭論最多、操作最復雜的環節。廣西金桂漿紙公司總經理邱俊德說,從APP在中國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建設情況看,難度最大、受制約最大的也是林這一環。1990年代中期,APP在中國投資紙廠的同時,就開始在廣東、廣西、海南植樹造林。目前,投資總額已超過10億元,已種植林地近200萬畝,可謂十年磨一劍。據了解,未來四年APP規劃造林面積為80萬公頃,根據國家《林紙一體化規劃》2010年前全國商品林規劃面積為8081萬公頃,APP占全國總規劃的0.99%。

    在海南,為滿足金海紙漿廠原料供應,APP計劃在未來幾年營造350萬畝原料林基地,海南省政府也已經承諾在未來幾年內提供APP公司350萬畝林地用于造林。APP集團海南金華林業公司經理張正元介紹說,近幾年,APP在海南已經營造了100萬畝原料林,今年APP計劃在海南營造60萬畝原料林,但是由于近年來高效農業、經濟作物種植業的發展,海南的土地資源日趨緊張,落實漿紙林用地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今年落實的林地還只有30多萬畝。要想完成預計的造林計劃,顯然有一定的難度。

    我國林業重要基地之一的云南思茅地區是比較早進行林紙一體化工程的地區之一,營造速生豐產造紙林基地曾引來不少爭論,云景林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景林紙)董事長王水說,思茅林區對于全國來講,全部保護起來面積也不算大,但對于思茅253萬人口而言,沒有人為保護成本買單,開發是必然的。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也是必須的。

    云景林紙所在地思茅地區景谷縣森林覆蓋率為74%,沒有多少荒山荒地可用,1998年云南省政府決定劃100萬畝林地交由云景林紙經營,開中國林紙一體化之先河,催生了國家林紙一體化產業政策。每年砍10萬畝,種10萬畝。2002年國家將云景林紙木漿生產線完善和原料林基地建設工程列為國債扶持的林紙一體化建設項目,2004年5月云景林紙木漿生產線完善工程驗收,并開始贏利,標志著思茅林區林產工業體系形成,思茅森林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確立。

    按照國際林漿紙一體化的經驗,造紙速生林必須要集約經營,而集約經營必須有規模連片的土地,營造速豐林也必須選擇好的土地條件,而目前中國造紙企業原料林基地落實困難,無法選擇好的土地連片規模經營。

    金華林業經理張正元說,之所以造成林地落實困難是因為,大部分土地已分散承包給了農民,土地承包到戶后,使用權掌握在農民手里,要將這些土地集中起來進行集約經營難度大而復雜。又由于企業直接與分散、獨立的農戶建立一體化經營關系,操作成本很高,規模難以擴大,更難以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對速生林進行生產過程的管理,企業難以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同時由于林地、林木資產估價等政策的不完善,無法與林業部門合作、合資造林。

    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總工程師鄺仕均則認為,企業有林地所有權,卻無權處置。目前中國林業資源管理政策主要是以保護森林資源、發揮森林生態效益為基礎,并未考慮速生豐產林。雖然國家曾于2001年發布《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了企業速生豐產林“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林木資產擁有權,但并沒有具體的執行細則,林木資產的處置權和采伐審批權由國家嚴格控制,企業只是形式上擁有林木,并不能將其真正納入市場化的循環經濟中。另外,企業速生林基地建設涉及多個政府管理部門,各部門之間職能分割,難以發揮對造紙企業的宏觀調控職能。

    廣西的速生豐產林營造也同樣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廣西林業局副局長裴安道對記者說,廣西最大的問題是:土地分散在農民手里,土地承包法有明確規定農民是自愿進行土地流轉,不能強行收農民的土地。

    據了解,目前廣西有三種操作模式值得借鑒:第一種是“現租后補,利潤分紅”。農民與漿廠的利益掛鉤,漿廠對農民的林地先租用,待漿廠投產以后,把農民土地作為股份入股,按入股分紅,這樣操作,每畝地農民收入可能超過一兩百塊錢,農民可以長期受益。但這里要解決一個誰來代表農民與漿廠進行交易的問題,企業不可能與千家萬戶的農民進行談判,必須要有一個中介機構或經濟合作組織來代表農民與企業打交道。廣西高峰集團就擔當起中介的角色,高峰集團是由廣西8家國有林場組建而成。這就是企業+公司+農戶的模式,政府可以規范和監督企業行為。第二種是“先支后結,林木分成”。是農民與造林掛鉤,先支就是先給農民支付一定的生活費,10-15元每畝,待木材收益的時候按三七開,到時再進行結算。第三種是“訂單林業”。先投資后回報,投資者按每畝林地所需成本,先付給農民費用,比如造林成本是380元每畝,加利息400元每畝,林木收獲時,再提供2.2立方米,每畝可產6立方米,這樣可以鼓勵農民利用零星土地多種樹。

    采取這樣的林地操作模式,廣西高峰集團每年可種80-100萬畝林地,土地集約化運作為廣西速生豐產林的營造提供了空間。

    云南省也曾提出,排除萬難落實“第一車間”,他們的做法:一是明確產權歸屬,落實林紙基地。發展林紙產業不解決現有林地林木使用權流轉就不可能建立大規模的林紙基地,形成可再生資源的永續利用,做大做強林紙一體化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該省對全省林紙基地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范林地林木使用權流轉行為,推動商品林地、林木走向市場,合法經營,確保林紙基地按照規劃落實到位。二是政策扶持保障。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制漿造紙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股份等形式,發展原料林基地。三是優化種植技術,實現協調發展。

    政府調控:

    放開商品林采伐限額

    在實施林紙一體化化的省份,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采伐限額制約速生豐產林發展的現象。云南、廣西、海南等省區都出現了采伐指標限額總量不足、采伐指標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廣西林業局副局長裴安道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國家林業政策對林紙一體化最大的限制就是采伐指標不合理。在資金、林地解決了之后,林紙一體化最大的矛盾就是采伐指標的限制。國家對森林的采伐限制非常嚴格,按國家規定的分類經營,森林可分為生態林和商品林,生態林是不能動的,商品林是可以按照額度進行采伐的。國家林業局曾提出:“管死一塊,管嚴一塊,放開一塊。”現在我們“管死一塊”做的比較好,就是生態林的嚴加管理;“管嚴一塊”也已經管嚴了,即百姓一般用材林;但“放開一塊”所指的商品林就沒有完全放開。

    森林采伐限額是國家為防止不合理開發森林資源,促進林業發展而采取的一項積極措施,其目的不是要限制開發森林資源,而是要科學收獲、合理采伐、永續利用。裴安道認為,在用材林的采伐指標上應該給一些更寬松的政策,比如清理林地就不應該列入采伐指標。像廣西、云南這樣的地區,由于氣候的原因,荒山是很少的,基本上都是林地,但林地質量很低,加上當年引種一些外來樹種,比如濕地松,當地人戲稱其為“升官樹”,這種樹頭兩年長得很快,領導可以顯示政績,后來就越長越慢,再加上我們沒有間伐,1990年代種的樹,現在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很好看,但沒有材基,按照采伐規程該樹20年才能采伐,也就是說,還要長10年才能采伐。10年蓄積量只能每畝增加2立方米,如果種植桉樹10年時間可以種植將近兩代,每代有6立方以上的蓄積量。一種方式是保留該樹種10年增加2立方,另一種方式是改種桉樹,從生物量來說可以增加,資源量也可以增加。但國家林業部門說,你不能毀林造林,只能用荒山。可是廣西只有800米以上才有荒山,這是認識上的誤區。所以應該改造低產林。

    另外中幼林間伐也不應納入采伐限額,因為這是營林技術上的措施要求,間伐可以使林木產量提高40%,不間伐,株數多,但樹長不大,間伐后株數少了,但樹木可以長大,所以像這樣的營林措施就不應納入限額。

    在發展速生豐產林過程中,政府只要監督營林資金是否到位,林地能不能及時造林就可以了。另外政府的政策不應該“一刀切”,我國南北方森林狀況有很大差異,政策上應該又一些區別。

    云景林紙總裁王水說,其實,企業可以接受任何一種采伐方式,但落實到項目區,就要結合實際條件和工業生產的要求決定工業林的輪伐期及采伐方式。思茅地區承擔了《中國森林采伐作業規程草案》試點工作,應充分考慮造紙工業顏料林的特點,建筑用材、板材追求大徑材,漸伐和間伐都是適宜的采伐方式;大規模的纖維用材皆伐比較適宜。輪伐期由擁有多少林地和工業生產要求而定。如輪伐期15年10萬紙漿廠需要150萬畝林地;如輪伐期延長到20年10萬噸需要200萬畝林地;林地面積大,輪伐期長,可選擇的采伐方式余地大,但誰也回避不了人多地少的現實。集體林、私有林面積有限,很難承受10年以上的輪伐期。桉樹輪伐期6年,林農積極性容易調動。采伐應以合理利用為核心,多種采伐方式并舉。

    他說,森林的單純限額采伐管理應該向經營森林轉變,思茅是全國森林管資源理管理的示范點,應盡快實行分類經營管理,為全國提供經驗。管住保護區,放活商品林。

    有關人士指出,隨著中國林紙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種問題和矛盾也不斷出現,對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快項目的審批,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引進造紙巨頭,打破資金制約瓶頸,另一方面要積極調整政策,規范造林,使林紙一體化更加快速健康地發展。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紙業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超俱樂部醞釀大變革
阿里漢下課幾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聽證報告
考研大講堂 報考指南
2004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京城劣質樓盤備忘錄
調查:南方周末創富榜
安妮寶貝筆記連載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