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國—歐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項目在京舉行了“中歐經貿關系及其法律影響”的研討會,中國入世時歐方首席談判代表、歐盟前貿易總司司長、歐盟貿易委員拉米特別顧問Dr.Beseler出席了研討會,并介紹了目前中國在經貿法律中的一些情況。中國商務部條法司副司長趙宏對此作出回應。
Dr.Beseler表示,2003年,歐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赤字已經上漲到歷史最高水平640億
歐元,預計今年將可能超過這個數字,達到650億至700億歐元。中國應該了解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保持現實的態度,中國應該避免重復其它亞洲國家20年前的錯誤,一味擴大出口,保護當地市場,這只會產生更多的貿易爭端。
商務部條法司副司長趙宏則表示,2004年1月中歐雙邊貿易達到116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6.5%,1-8月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達到了654億美元,增長了38%,進口額也是600多億美元。1-8月份的貿易赤字有18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是有下降的,在9月份也有所減少。
Dr.Beseler認為,中國加入WTO后表現了不少好的方面。中國在實施WTO協定中,關稅按期減少,配額也會按期取消。海關合作協議打擊盜版的力度有所加大。汽車金融法律雖然晚了兩年實施,但值得鼓舞。商務部頒布新的外貿法,特別是相對透明的立法流程,這樣現代的、開放的立法,受到歡迎。貿易自由權也得到改變,從外貿審批制轉變成外貿登記制。這些轉變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也有不好的方面,在法律中還是留有缺陷。
Dr.Beseler認為,中國在實施WTO承諾還出現一些問題,配額雖然取消,但許可證不能馬上發放;中國調整了焦碳的出口,使歐盟的進口受到限制;還有建筑業的開放問題;進入銀行的資本金要求太高;保險行業要獲得許可證時間很長;汽車在設立合資企業上,進口車和當地生產的車應該有不同的分銷渠道;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上,執行力度不夠。
趙宏透露,入世后,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建立一個公正公平的法律制度,適應市場主體的法律環境,從而走過平穩的過渡期。
中國—歐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項目是目前在中歐間最大的法律合作項目,是由歐盟委員會和中國前外經貿部之間簽定的一項協議的成果。合作重點是商法、刑法和行政法。該項目始于2000年,預計到2005年中結束。該項目由歐盟提供逾1350萬歐元的資金。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0月25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