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和中國聯合鋼鐵網于10月22日-23日在北京好苑建國商務酒店舉辦第二屆中國鋼鐵產業鏈戰略發展與投資峰會隆重召開,以下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郭小碚發言要點: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我國未來20年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承擔著人的出行和貨物的流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交通
運輸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
一、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評價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交通運輸經歷了三個時期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交通運輸系統,基本上保證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之后,隨著以建設為中心的主要思路建立,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大形勢下,交通運輸發展出現了一次大飛躍,扭轉了長期落后和“瓶頸”狀況。我國交通運輸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1.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大幅度提高。隨著交通運輸能力的不斷提高,初步滿足了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快速增長的旅客和貨物運輸需求。一是數量型需求大為緩解。二是質量型需求大為增加。高速交通、高級車輛、高效運輸,已經成為交通運輸優質服務的主要寫照。綜合分析,交通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交通運輸裝備的最大化改善,以及交通運輸方式間和各種運輸方式內的市場競爭,直接促進了運輸服務水平的提升。
2.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赫。改革開放后的20年是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最快的時期,主要體現在:交通運輸設施投資大幅度增長,支撐了大規模的交通設施建設,1990~2002年全國交通運輸業固定資產總投入39,550億元。
3.交通運輸技術裝備性能大幅度提高。通過國內研制開發和國外技術引進,我國交通運輸技術裝備的性能快速提高,徹底改變了改革開放之初的極為落后狀況,許多裝備已達到20世紀后期世界水平。
4.交通運輸結構得到初步調整。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利用制定全國交通運輸技術政策的契機,通過實施運輸市場開放的積極政策,邁出了向傳統的交通運輸結構實行調整的戰略性步伐。
二、鋼鐵產業與交通運輸業的相關分析
鋼鐵產品及原料歷來都是交通運輸服務的需求大戶。鋼鐵產業是一個產生交通量較大的行業,也是相當一段時期內穩定的運輸貨源。2002年國家鐵路運送鋼鐵及有色金屬制品1.4億噸,運輸金屬礦石1.7億噸,分別占國家鐵路貨運量的7.6%和9.0%,沿海港口鋼鐵和金屬礦石吞吐量分別3.7%和10.9%,說明鋼鐵和鐵礦石在交通運輸量中占有較大份額。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鐵路運輸的鋼鐵和金屬礦石呈現上升趨勢,沿海港口鋼鐵和金屬礦石吞吐量大體持平。
國家鐵路鋼鐵運輸量比重
類別199520002002
萬噸%萬噸%萬噸%
國家鐵路運量159346100165498100186894100
內:鋼鐵及有色金屬93795.9115377.0141237.6
金屬礦石106616.7130227.9167779.0
沿海港口鋼鐵吞吐量
類別199520002002
萬噸%萬噸%萬噸%
沿海港口吞吐量80166100125603100166628100
其中: 鋼鐵38374.849704.562053.7
金屬礦石859510.71189210.31823810.9
由于我國鐵礦石供給不足,需要大量進口鐵礦石,2003年全國共進口鐵礦石1.5億噸。其中,北方地區港口完成8045萬噸,華東地區港口完成5943萬噸,華南地區完成1104萬噸。目前,我國沿海僅有大連、青島、舟山、寧波4港建有20萬噸級鐵礦石專業化泊位,其他港口都只能接卸10萬噸級以下的船舶。據冶金行業預測,2010年和2020年我國將分別進口鐵礦石2.3億噸和2.6億噸。為此,交通部門規劃,未來的沿海鐵礦石碼頭布局為:北方地區以大連、京唐(曹妃甸)和青島等三港,華東地區由寧波北侖、舟山等兩港,南方地區則為湛江港的20萬噸級深水礦石泊位作為接卸大型遠洋鐵礦石船舶的基本港,承擔進口鐵礦石的水上或陸地中轉服務;北方地區的營口、天津、秦皇島、日照等港口,華東地區的上海、南通、蘇州等港口,華南地區的廣州、防城等港口的深水礦石泊位作為接卸減載的大型遠洋鐵礦石船舶或10~15萬噸級直達船舶的輔助港,承擔進口鐵礦石的陸地或二程水上中轉服務。
鋼鐵產品和鐵礦石的陸上運輸主要通過鐵路和公路完成。但長期以來,我國鐵路主要干線運輸能力一直長期緊張,極不適應各類貨物運輸的要求。去年以來造成的部分港口進口鐵礦石壓港,很大情況下是由于港口后方腹地的鐵路運輸能力嚴重不足所引起的。鐵路依然是我國交通運輸的薄弱環節。相反,隨著高速公路的大規模建設,公路通過能力則大大加強,連接鋼廠、港口和主要消費點的高等級公路基本形成,已經在鋼鐵和鐵礦石運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未來交通運輸的發展設想
一、加快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增強交通運輸服務能力
未來的交通運輸建設必須積極貫徹“以發展為主題”的方針,繼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運輸方式未來的發展目標是:
(1)鐵路:到201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8.0~8.5萬公里,其中客運專線達5000公里,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干支協調的路網結構;到2020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0萬公里其中客運專線約1萬公里。
(2)公路:到2010年,全國公路里程達到3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5.0萬公里,基本建成全國骨架型的國道主干線系統和農村鄉級公路網;到2020年,公路網規模達到4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約8萬公里。
(3)沿海港口:到2010年,全國沿海港口中級以上泊位達到2200個,其中深水泊位1100個,沿海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30~35億噸;到2020年,沿海中級以上泊位達2800個左右,其中深水泊位1500個,沿海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40~45億噸。
2.積極建設全國性交通大通道,實現各區域間的通暢連接
全國性大通道由多條東西與南北向的運輸干線構成,作為國家運輸系統的主骨架,是在大客貨流方向上由多種運輸方式交通線路構成的運輸走廊。大通道擔負著區域間的大密度客貨交流的重任,連接著區域經濟中心、重要工業基地和眾多的大中型城市,并與多個地區交通網相連接。全國性大通道的初步設想是:
(1)京滬運輸大通道——首都經濟圈—濟青城市圈—長江三角洲城市圈運輸大通道。
(2)京廣運輸大通道——首都經濟圈—鄭州/洛陽城市圈—武漢/長沙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城市圈運輸大通道。
(3)沿長江運輸大通道——長江三角洲城市圈—武漢/長沙城市圈—重慶/成都城市圈運輸大通道。
(4)沿海運輸大通道——沈大城市圈—首都經濟圈—濟青城市圈—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運輸通道。
(5)陸橋運輸大通道——長江三角洲城市圈—鄭州/洛陽城市圈—關中城市圈運輸通道。
(6)西部出海大通道——關中城市圈—重慶/成都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城市圈運輸通道。
(7)京哈運輸大通道——首都經濟圈—沈大城市圈—哈大(慶)齊(齊哈爾)城市帶運輸通道。
建設全國性大通道,暢通各大區域之間的交流,這是我國今后交通運輸發展的主要任務。
3.進一步建設與完善客貨運輸系統,解決交通運輸的重點問題
交通運輸應對未來的形勢與任務,重點是建設城市間快速客運系統、城市公共運輸系統、集裝箱運輸系統和大宗散貨運輸系統等四大運輸系統。
(1)城市間快速客運系統——城市間快速客運系統主要由鐵路、航空和公路等運輸方式構成。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未來將大力發展軌道交通以解決城市間的快速旅客運輸,包括在主要鐵路干線方向上建設旅客運輸專線,大幅度提高鐵路的旅客運輸能力;在區域內的城際間建設軌道交通網,開行大密度的快速旅客列車。
(2)城市公共運輸系統——城市內交通采取公共交通與個體交通相結合,并將公共交通作為發展的重點。面對城市環境的巨大約束,不同規模的城市選擇不同的公共交通方式組合,如城市公共客運方式包括地鐵、輕軌、快速公共汽車、普通公共汽車和出租車等。
(3)集裝箱運輸系統——集裝箱運輸是一種高度集約化的現代運輸方式,其運輸系統主要由水路、鐵路和公路等運輸方式組成。隨著運輸技術的發展,集裝箱運輸的范圍不斷擴大,未來將主要包括:遠(近)洋外貿集裝箱運輸、沿海與內河內貿集裝箱運輸、鐵路國內集裝箱運輸、鐵路國際集裝箱亞歐聯運、公路集裝箱門到門運輸等等。集裝箱裝卸港口和陸運場站是集裝箱運輸系統的重要部分,也是集裝箱運輸系統建設的重點。
(4)大宗散貨運輸系統——在我國工業化進程中,能源和原材料運輸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我國工業的糧食,煤炭、鐵礦石和石油既是國家的戰略資源,也是交通的重點運輸物資。大宗散貨運輸系統主要由大型深水港口、重載鐵路干線、沿海與內河航道和輸油管線等設施構成。大宗散貨運輸系統以運量大、效率高而成為運輸的重要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