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冷熱摻雜 改革促進調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3日 08:45 上海證券報 | |||||||||
    經過宏觀調控,經濟運行中的"過熱"態勢已得到遏制,并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冷熱摻雜的復雜格局。"冷"的跡象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前三季度GDP增長率持續下降。從一季度的9.8%到二季度的9.4%,再到三季度的9.1%,四季度可能回落至9%以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由年初的50%以上,連續幾個月回落至30%以下;同時,86%以上的商品仍供大于求。
    其次,由于采取法定準備金比率、公開市場操作、窗口指導、信貸監管等綜合手段,貨幣供給量增速連續5個月大幅減緩。5月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幅持續下降。9月末,     M2為24.8757萬億元,同比增長13.9%,前9個月的     M2平均增長18.8%。狹義貨幣M1持續下降,9月的降幅有所緩解。人民幣貸款增幅也持續下降。前9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5萬億元,同比少增4294億元。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7.3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受宏觀調控和銀行放貸季節性因素的影響,約74%的少增貸款集中在6、7月,新增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繼續少增較多,增速下降較快。同業回購與同業拆借利率自6月初開始震蕩,便結束上升態勢,隨之回落,反映出銀行間市場的資金需求回落,短期融資收縮。這使得諸多企業流動資金緊張,應收賬款上升。中長期貸款增速居高不下,高于短期貸款增速。紡織、建材、鋼鐵、有色、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中,70%以上的企業資金緊張。中小企業融資尤其困難,而大企業、大項目的中長期貸款被壓縮相對較少。     再次,儲蓄存款增速繼續下降,儲蓄存款結構短期化日益突出。儲戶意愿雖有反彈,但存款增幅連續5個月回落,增幅已降至2002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儲蓄存款結構"存短貸長"的期限結構錯配矛盾日益突出,風險有進一步積聚到商業銀行的傾向。導致儲蓄存款下降的主要因素包括負利率、物價上漲、部分居民當期收入減少等,以及居民消費支出增加引致的儲蓄分流。     除了上述的"冷"跡象外,經濟中仍存在致熱的因素,使經濟形勢更為復雜。     一是房地產市場價格居高不下,投機性與真實需求均增長兩旺,已出現相當程度的泡沫;但前期突擊批租待開發的土地出現閑置,為利益集團所利用,加劇了地產市場的矛盾。     二是由于利差的作用,銀行對于中長期貸款仍存投放熱情。這種逐利沖動如果缺乏體制轉變來加以改變的話,就可能成為未來投資反彈的重要潛在因素。這說明前期行政調控手段雖然短期作用明顯,但存在較大隱患,產生投資過熱的體制缺陷沒有得到根本消除。因此,宏觀經濟政策的中短期調節須與體制改革、擴大開放相配合,才能取得更好成效。     三是部分居民儲蓄受高利率吸引,流出銀行體系,進入民間非正規金融體系,粵、浙等地企業轉向民間借貸的規模十分龐大,推動民間信貸利率上升。溫州的民間借貸利率已上升到12%,廣東更高達20%至30%。這種體制外的資金循環可能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     四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增長。物價尤其是油煤電運價格等保持上漲態勢。糧價因增產雖回落,但回落勢頭和發展態勢不明。9月的CPI指數已開始回落,但仍達5.2%。前9個月CPI指數平均為4.1%。物價雖未出現全面惡性上漲,但油煤電運等上游基礎性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尤其是國際油價如持續居高不下,未來對價格的影響將十分嚴峻。前期上游產品價格上漲未及時傳導到下游產品上,一方面是時滯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上游產品大多存在嚴格管制,市場化程度較低,下游產品則主要是制造業,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激烈,基本能自我消化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     五是外債增長仍保持高速態勢。前9月,各項外匯存款增加68億美元,外匯占款繼續推動基礎貨幣的供應,迫使央行持續擴大票據規模,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沒有根本消除。     總之,在這種冷熱摻雜的復雜經濟形勢下,宏觀調控就既要遏制銀行的放貸沖動,防止銀行盲目貸款和信貸規模反彈導致經濟過熱;又要防止信貸過度過快緊縮導致經濟"硬著陸"。因此,需要繼續關注宏觀經濟指標的變化,及時把握調控目標和變化趨勢,保持調控態勢,維持利率暫時不變。以往對經濟增長影響不明顯的匯率機制需要及時適度地予以調整,以保持必要的靈活性,適應宏觀經濟的變動。在平價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更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選擇適當時機適當擴大浮動范圍,為宏觀經濟調控提供更為有效的政策空間。     與此同時,面對這種復雜的經濟形勢,我們還應加快各項改革進程,將調控與改革和發展統籌考慮,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快債券市場、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展,減少銀行對利差的依賴,增加市場融資渠道,從金融層面消除宏觀經濟過熱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