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雜談張發明
最新數據表明,截止到2004年9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到514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1—9月份外匯儲備增加1113億美元。不斷飆升的外匯儲備究竟意味著什么?筆者以為,我國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并非僅僅體現綜合國力增強,還將會帶給我們內外交替的壓力。對外是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對內是存款加息的內在要求,還有就是間接負債的增加。
我們國家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并不意味著是一筆可以隨時支配的財富,相反,是一筆數目不小的間接負債。就今年的情況分析,1-9月貿易順差僅為39億美元,也就是說,在貿易經常項目上我們只是略微有點盈余。另外直接投資合同金額是1074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是487億美元。然而,9個月時間我們卻增加了1113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扣除貿易順差所得和正常渠道直接投資,還有587億美元資金的“來路不明”。其實,這587億美元就是“熱錢”,通過混入經常項目進入我國的國際游資。
貿易順差是我們的所得,直接投資資金會跟隨著一個國家對待外資的態度而發生相應的變動。如果政策對外資有利,就可能留下來或者吸引更多外資進來。如果政策對其無利,就有可能隨時拆走。而國際游資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投機派,隨時做好逃離的準備,獲得好處要逃走,沒有好處更要走。直接投資其實就相當于我們借別人的錢來發展自己經濟,當然投資人是要獲得相應的報酬。總之,無論投資金額多少并不意味著是我們自己的財富,而應當看作是對國際資金市場的一種負債。
外匯儲備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進行國際支付,但必須是自己的財富。比如日本,外匯儲備2004年9月底達到830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但是日本的外匯儲備主要是貿易巨額順差所致。因為日本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只相當于GDP0.25%左右,并不構成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因素。擁有高額的外匯儲備對于日本國家而言是一筆巨大的可以隨時支配的財產,外匯儲備與日本的經濟實力相對應。而我們國家的情況并非這樣,大量的儲備外匯并非貿易創造,而是來自直接投資的增加,2003年吸引外資占我國GDP的大致比例是5%左右。如果我們用現存的外匯去大量購進國外產品而又沒能夠及時創匯填補,同時國際資金轉移的話,那么將引起國內物價的大幅上揚。此外,外匯儲備的大量增加占用我們大量的基礎貨幣,一旦外資撤離中國,央行將面臨如何收回因外匯配套而發行過多貨幣的壓力。現在存在的587億美元的游資,實際就是一把懸掛在央行頭頂的一把利劍。教訓顯示,一國金融危機的引發往往是游資在作祟。
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一方面表明我們的對外政策靈活,對于國際資本有較強的吸引力;同時也表明,隨著逐步增強的綜合國力,國際勢力對于人民幣的預期越來越高,希望人民幣逐漸走強并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國際游資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才敢于到中國資本市場來。
另外,美聯儲兩次調高利率達到1.5%,與稅后一年期人民幣利率相差無幾,因此國內國外各方經濟學人士大聲疾呼,人民幣加息勢在必行,仿佛一刻也不能耽擱。還有就是從國內已經凸現的負利率角度出發呼吁要加息,改變存款人的財富受損地位。從國內物價走勢來看,通貨膨脹的壓力逐步加大,加息成為一個重要的保持宏觀調控成就的有力工具。然而,央行為什么沒有立即加息,即是考慮到中國經濟已經作為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貿然加息,引發新的游資投機熱潮,將更加不利于治理凸現的通貨膨脹壓力。
再則,國外機構鼓吹的人民幣匯率預期上升7%,其實也是在為游資獲利施放煙霧彈,我們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已經給我們構成了內外受擠的局面。對外,不斷增多的外匯儲備實際上授人以柄,國際社會主要是美日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樣的呼吁是希望轉嫁他們國內的產業壓力。對內,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要求人民幣加息的壓力日漸增強,這是內在的合理要求,但是考慮到整個經濟發展趨勢,不便于立即滿足各方加息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