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建益
跌跌跌,怎一個跌字了得。從9·14行情發動以來,除了前5個交易日以外,投資者幾乎難以看到像樣的陽線。即使有,從技術上看,也像是一次次反抽。
下跌的理由千萬條,最重要的還是新股恢復發行后的擴容問題。這期間銀行可申請設
立基金公司、類別表決機制出臺征求意見、券商發債條件放寬、券商集合理財啟動、QFII不斷獲批,以及可以預期的種種利好,全抵不過一個擴容問題,仿佛擴容就是世界末日。
客觀地講,融資功能是證券市場的一項重要功能。合理安排擴容節奏,保證市場的供求平衡應該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市場有時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只要聽說有某只大盤股要上市,便立即作出大幅下跌的反應;只要哪只股要配股,也不管是否是好項目,暴跌沒商量,這實在有點神經過敏。
前一階段盛傳中石油要海歸,中行、建行、交行很快要上市,寶鋼增發要迅速實施,但傳過以后發現,這些航母上市并非短期內能完成,目前傳得較真的也只有交行一家。于是又有人說該股滬港兩地同價發行,言下之意,滬港股價即將接軌,那么含H股的A股股價必然暴跌。
這簡直就是幼稚。即使是同價發行,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估值水平,開盤當天就會不同價,這就像同樣的西紅柿,在上海一塊錢一只,在澳大利亞就會1澳元,相差好幾倍。連古人都知道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道理,我們的一些機構經理怎么也會“中計”呢?
更為可笑的是,一位交易所的總監更提出7個月上市200-300家中小企業的宏偉設想。這樣缺乏常識的策劃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也有可能是媒體誤會了這位總監的意思),難怪市場中炒作中小板的民間資金要奪路而逃。但是想過幾天以后,才發現這可能是一個愚人節笑話,誰割肉逃命,誰吃大虧。
想想自4月份以來市場大調整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擔心宏觀調控加息,另一個就是股價高企,需要在下跌后尋找上漲的空間。現在宏觀調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果,CPI出現回落跡象,加息已經擦肩而過;而經過長達5個月的調整,滬深兩市的市盈率降至8年新低,這樣的股價水平還要做空,你除了把好籌碼交給主力外,還有什么好果子吃?
筆者這樣說并非說市場沒有問題,股權分置、惡意圈錢等問題至今存在,但大家想想,相比去年11月初發動行情時的狀況,無論是市盈率水平、政策因素、調整的充分程度、資金來源,哪一點不好許多。怎么會因為有可能恢復新股發行,就奪路而逃呢?
鼓吹看空的機構中,有不少是在9·14以前市場處于1300點時翻空的,他們當然希望股市重新跌到1300點以下,以便拾回自己想要的籌碼。只可惜民間資金根本就不與這些超級機構玩,凡是機構重倉的品種,全部不碰。不是搞歧視,只因為這些大機構多數想當“空軍”,搭上他們的戰車就等于往水里扔錢。
既然明白了誰在做空,在做空哪些品種,投資者就沒有必要在目前的點位驚慌失措。將肉割在地板上的滋味遠比套牢更痛苦,這一點稍有投資常識的投資者都會有切身的體會。
再說一句最樸素的話,炒股要聽黨的話,在政策做多信號如此明確的情況下,還要繼續失去理智嗎?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0月22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