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龍昊北京報道14日,惠譽國際評級機構對中國將要發行的雙幣(美元和歐元)全球債給予了“A-”的長期外幣評級,展望為正面,與其國家主權評級相同。
中國的主權評級在8月份已經確認下來,反映了其較強的外部資產負債表的實力,強勁的貿易表現,令人驚訝的成長和發展記錄,較高的儲蓄率和管理當局對實現經濟自由化的承諾。中國經濟的開放在持續進行,加權平均的關稅從1992年的40%降到了2002年6%,到了
2003年進出口總共達到了GDP的三分之二,而在1990年僅占30%,中國的出口預計到2004年將達到世界貿易總額的6%。此外,中國本土非國有企業的發展壯大將對經濟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有著巨大的意義。伴隨著城市消費者成為需求增長的動力,經濟增長已經開始進入結構轉型時期。給予正面的展望是考慮到了中國銀行業加速改革重組因素的影響,以及遠遠超過期望的近5000億的外匯儲備。
惠譽認為每年外商直接投資約占中國GDP的3%和4%,高儲蓄率和較高的國內儲蓄已經使得中國可以不必舉借外債來為經濟增長融資,而現在的外債僅占GDP的14%;中國凈外部資產到2004年底將達到4250億美元——相當于GDP的25%,且外部資金流動性比率約為700%。外部償付能力和流動性遠超過主權評級為“A”國家的平均水平,從而使得中國區別于1990年代后期在過度投資和信貸增長之后發生金融危機的亞洲各國。
惠譽還認為,中國在近期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挑戰,諸如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的壓力以及對在過去2年半內不可持續的信貸和投資的增長所帶來的隱患。2003年的投資達到了令人驚訝的GDP的44%,主要是因為地方政府通過表外向發展性項目以及國有企業的擴張進行的融資。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這些新近投資的大部分將不會產生生產力,從而產生新一輪的不良貸款。這將抵消最近以及未來政府對銀行業的財政注資。
惠譽表示,雖然中國已經采取了宏觀經濟的調整措施,但要實現軟著陸還是存在困難的,尤其是這一調控主要是依靠強硬的行政手段。基礎貨幣在最近幾個月上升的很快,這證明了官方每年超過GDP10%的對外匯購入的操作是很困難的。現在政府還沒有上調利率,從而使得實際利率已經變為了負值。這更加劇了投資(每年依然以30%的速度激增)在短期內的進一步加劇。從惠譽的觀點來看,緊縮政策的任何不成熟的暫停都會使得今后需要更為嚴厲的措施,從而給經濟增長帶來更為不利的影響。惠譽注意到在周期性投資與GDP的比率達到高峰之后將會出現投資和GDP增長的明顯下降。由于銀行業和最終的財政風險與宏觀經濟展望的密切關系,這些因素將繼續制約中國現在的評級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