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洪壘
嘉瑞新材,這個由安塑股份改名而來的上市公司去年還因其獨創的管理模式而受到業界的推崇。不想時隔一年,這個昔日我國人造革行業的龍頭骨干企業就陷入到“內憂外患”的經營困境中。
“擠牙膏”式披露驚現擔保“黑洞”
公司8月14日發布的對外擔保公告使投資者隱約感到一絲寒意:“本公司與中國建設銀行長沙市分行芙蓉支行于2003年12月30日在湖南長沙簽署《保證合同》,為湖南振升房產有限公司人民幣3000萬元的銀行借款提供存單質押擔保”。被擔保人湖南振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公司為潛在關聯方。這起“遲到”的披露使公司對外擔保總額達到2.37億元,占本公司2003年經審計的凈資產的45%。
然而“好戲”才剛剛開始。9月21日,公司又發公告稱:“近期,本公司經清查、自查,發現有為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鴻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湖南國光瓷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等8家公司合計38309萬元的對外擔保”;10月14日公司“再接再厲”,經過“清查、自查”再度發現有未披露擔保情況:為湖南康普郎力夫制藥有限公司、上海國光瓷業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合計38400萬元的對外擔保。
至此,公司已披露對外擔保總額為102009萬元,占公司2003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的159.25%。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證監會《關于規范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中50%的上限。
以5億多元的凈資產擔保了10億多元的銀行貸款,嘉瑞新材施展了一手“空手套白狼”的絕技,這一招“蒙過”了銀行,使5個多億元的銀行貸款實質上變成了信用貸款,銀行貸款風險驟現!
有業內人士指出,嘉瑞新材的做法一方面存有欺詐銀行的嫌疑,一方面超額的對外擔保大大增加了公司潛在的償債風險,使處在轉型過程中的公司前景更加難以預料。
從嘉瑞新材發布的公告看,上述擔保幾乎均未履行董事會正規程序,也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但能做出這樣“不凡的業績”,顯示出有“高人”運作的跡象,不過受益的不是銀行,更不是上市公司。
捂不住的銀行訴訟和“賬外貸款”
因嘉瑞新材存在涉嫌虛假披露等違反證券法律法規的行為,證監會湖南證監局于今年9月份對公司進行立案稽查。證監會的介入,使得公司對信息披露遲緩的狀況立刻得到改觀,記者粗略統計,自9月7日起,40天內公司發布了12個公告,這些公告使公司真正的經營狀況漸白于天下。
事實上,今年以來,嘉瑞新材已經陷入到銀行訴訟接踵而至、公司疲于應付的局面。據公司公告,今年以來,已經有包括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株洲市商業銀行、上海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數家銀行對嘉瑞新材進行了十幾起借款訴訟。截止至10月15日,公開信息顯示公司累計涉訴金額為26905萬元(本金),占2003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的51.30%。
投資者如果對公司這種狀況尚能勉強接受的話,以下的消息則足以令人震驚。9月23日,公司發布公告稱:經自查發現如下未披露未入賬的貸款事項:
與興業銀行八一路支行簽署了《貸款合同》,貸款金額為人民幣3000萬元,貸款期限自2003年11月18日至2004年11月27日;
與中信實業銀行紅旗區支行簽署了《貸款合同》,貸款金額為人民幣1280萬元,貸款期限自2003年10月30日至2004年4月21日;
與民生銀行廣州分行簽署了《貸款合同》,貸款金額分別為人民幣2000萬元和人民幣500萬元,貸款期限分別自2004年5月25日至2005年1月25日,2004年5月24日至2004年10月24日;
與建設銀行深圳八卦嶺支行簽署了《貸款合同》,貸款金額為人民幣3000萬元,貸款期限自2003年10月26日至2004年10月26日;
與華夏銀行廣州分行簽署了《貸款合同》,貸款金額為人民幣900萬元,貸款期限自2004年5月21日至2005年5月20日;
與浦東發展銀行上海虹口支行簽署了《短期貸款合同》,貸款金額分別為人民幣5000萬元和人民幣1400萬元,貸款期限分別自2003年7月25日至2004年7月25日,2004年8月22日至2005年4月15日;
與建設銀行芙蓉支行簽署了《貸款合同》,貸款金額為人民幣1500萬元,貸款期限自2003年9月6日至2004年9月6日;
公司控股子公司長沙新振升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企業長沙新振升配件有限公司與農業銀行雨湖支行簽署了《貸款合同》,貸款金額為人民幣100萬元,貸款期限自2004年6月6日至2004年12月6日;
公司在浦東發展銀行廣州分行開具了金額為3500萬元的商業承兌匯票,金額為人民幣3500萬元,于2004年6月30日到期;
公司在招商銀行上海四平支行分別開具了金額為1900萬元和2000萬元的商業承兌匯票,期限分別自2003年9月27日至2004年3月26日,2004年3月25日至2004年9月25日;
這些“體外循環”的賬外貸款合計26080萬元,其中有13180萬元已經逾期,且全部被挪用。近年來屢屢發生大股東借用上市公司之名在銀行貸款之事,但大都還有明確的用途,如江蘇索普集團借用上市公司名義貸款用于醋酸二期工程建設等。而嘉瑞新材竟然連貸款被挪用的情況都不清楚,到目前還在做著“本公司正在清查貸款被挪用的情況,一旦清查清楚后,本公司將及時披露相關情況”的工作。這種狀況著實令投資者對公司管理的混亂狀況感到擔憂。
不堪重負竟然還要對外投資
嘉瑞新材2004年半年報顯示:截止6月30日,公司銀行存款6618萬元,現金47.96萬元。這點資金相比其大量銀行貸款及遠遠超限的對外擔保額來說已然“捉襟見肘”。
但嘉瑞新材不這么認為,大規模的對外投資即將拉開序幕:2004年8月16日公司與深圳市舟仁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同意受讓深圳舟仁持有的深圳清華力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6000萬股股權,占力合創投總股本的20%,以湖南湘資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湘資評字(2004)第043號資產評估書作出的評估值10928.35萬元作為轉讓價格,出資方式為待股權轉讓協議生效后再另行簽署補充協議。
嘉瑞新材對這項投資的目的解釋為:(1)力合創投是一家具有良好成長性的投資公司,從2001年到2003年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在創業投資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總資產發展到8.6億元,凈資產發展到5.46億元,其良好的企業成長性也必然會給本公司帶來高額的投資回報。(2)能夠為本公司投資和管理提供智力支持;提高本公司抵抗風險的能力。
有業內人士為之擔憂,在公司目前財務狀況岌岌可危的狀況下,難道公司還擬通過力合創投去搞風險更高的投資嗎?如此怎么能說是“提高本公司抵抗風險的能力”呢?收購股權的錢從何而來呢?
中期每股虧損0.31元,三季度也難有改觀;逾10億元對外擔保、防不勝防的銀行借款糾紛;關聯公司的巨額欠款……嘉瑞新材何時才能卸下如此重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