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傅旭明
衛生部等部門日前首次發布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指導醫生合理用藥,減緩細菌耐藥發生的速度和幾率,引起廣泛關注。據國家藥監局統計,全國每年上報的三四萬例藥品不良反應病例中,至少有一半是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也稱抗菌素,主要用于消除由于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抗生素使用后,沒有被殺死的細菌會很快重新代謝,成為耐藥菌
。而當致病菌產生耐藥性后藥品就需要升級。
藥店自有“對策”
10月17日,記者來到北京回龍觀小區繁華地段一家名為“康迪瑞大藥房”的藥店,記者要求買消炎藥,一位店員熱情地問候說:“感冒了吧,嗓子不舒服了吧?”記者說:“是。”她馬上拿出一盒藥說,這種消炎藥是中成藥。記者問有沒有頭孢類的消炎藥,她馬上引記者到對面處方藥柜臺,記者說看看阿莫西林,另外一位店員迅速從貨架上拿下一盒并毫不猶豫地開好了票讓記者去交錢,記者表示看看再說,又問不需要處方嗎?店員警惕起來說是啊,要的。記者問,你們有坐堂醫生可以給我開處方嗎?店員說我們從來沒有坐堂醫生,而一個多月前,記者來此店因為感冒就是一位坐堂醫生給看的并引到處方藥買的阿莫西林。
而在一些“金象”“王府井醫藥”“德威治”等知名品牌店幾乎都比較嚴格要求顧客持處方買藥。
前不久,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醫政處曾明確表示,明文規定藥店不允許坐堂醫生看病,禁止進行違法的醫療診斷或醫療咨詢等活動。如果藥店想設立自己的門診部、診所,須向所屬的區縣衛生局提出申請,衛生局按照醫療機構的標準對其環境、規模等方面進行審查,藥店通過審批即可開展醫療診斷和咨詢活動。審批后施行屬地管理,由區縣的醫藥衛生監督所進行監督。目前藥店的所謂“醫生”其實是店家的銷售員或者藥廠的推銷員,穿上白大褂后給顧客開方拿藥,根本不具有行醫資格。市衛生局相關部門還公布了舉報電話。
社區診所是“重災區”
記者在北京的一些小區采訪了解到,許多居民都表示,一般的感冒等普通輕微病都是在家附近的社區醫院看,而醫生一般都采取輸液用消炎藥或是開些消炎類膠囊的辦法。在北京天通苑小區一家社區醫院的門診,記者看到觀察室里,有6個病人在打點滴,這里的護士告訴記者,他們差不多都是感冒的,輸的都是消炎藥,一位姓李的大夫告訴記者他們中也有用雙黃連的,但大部分用都是抗生素,比如左氧氟沙星等之類的。他說,“來社區醫院治病的患者大部分都希望達到立竿見影短期效果,有的一來就要求醫生用什么什么藥,好像他是醫生,大夫給他解釋也沒有用,都拒絕吧,以后客源就越來越少,門診怎么可能開的下去呢?”而記者了解到,許多社區醫院都是由正規醫院掛牌,民營承包的方式經營的。
據了解,醫院對抗生素的使用是很嚴格的,比如一般規定第一代抗生素由主治大夫開,第二代需要副主任醫師開,第三代主任醫師才能使用。抗菌藥分級管理后,臨床醫師只能開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藥物處方;患者需要應用限制使用抗菌藥物治療時,應經具有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執業醫師同意并簽名;患者病情需要應用特殊使用抗菌藥物,應經抗感染或有關專家會診同意,處方須經具有高級職務的醫師簽名。
抗生素占藥品銷售30%
利益驅動加大執行難度
金象管理中心經理辦公室的劉先生曾透露,抗生素類藥占整個藥店藥品銷售量的30%,很多市民有到藥店購買抗生素服用的習慣,要是沒有相應的措施方便顧客,會對藥店有很大影響。而國家藥監局藥品安全監管司副司長邊振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承認:“抗菌藥物的銷售,在零售藥店占它整個總銷售額的20%到30%之間。”而據了解,抗生素類藥品給零售藥店帶來的利潤占總利潤的20%以上。
有專家曾指出,嚴格執行抗生素限售令必然會造成藥店很大一部分利潤蒸發,為了力保這部分利潤,假處方和坐堂醫將重新盛行,而且執行抗菌藥分級管理的難度可能會加大。
據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王羽介紹,《原則》出臺后可減少不合理的抗菌藥使用與因追求經濟利益而導致的抗菌藥濫用現象,使患者既可以減少藥物副作用的影響,又能夠減少醫療費用的支出。他隨后表示,今后是否合理使用抗菌藥將作為各地醫療機構的綜合評價內容之一;而一旦發生因抗菌藥物引起的醫療糾紛,《原則》也將作為責任判定的技術性依據之一。
消費者對抗生素的認知是關鍵
除了抗生素藥品本身的豐厚利潤之外,許多消費者對抗生素的用藥習慣也使限售令執行起來有難度。甚至有報道稱,一些地方發生了藥店因為不賣抗生素,與消費者發生沖突的事。權威媒體曾在北京街頭對100名普通市民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在7月1日起實行的憑處方購買抗生素規定后,“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出現感冒發燒癥狀時,你會怎么辦?”有30%的人選擇去醫院看病,45%的人是自己到藥店買藥吃,還有25%的人平時在家里備有抗生素,病情不重就自己吃一點藥。
據介紹,從抗生素中最早的青霉素,到第三代抗生素西力欣,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在化學結構上做了一些加減。而要研制一種新型的抗生素大概需要付出10年的時間和大量的金錢,其科研的速度也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的繁殖速度,這使得不少人對抗生素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卻可能面臨無藥可用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