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次表態
9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見美國花旗集團首席執行官普林斯和美國前財長魯賓時指示,中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中國將進一步推進改革,形成更加適應市場供求變化、更為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
制。
10月4日,應西方七大工業國(G7)邀請,中國首次參加了中國與西方七國財長和央行行長非正式對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會上表示,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減少匯率波動給全球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匯率改革要綜合考慮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社會發展和國際收支狀況,考慮銀行系統和其他有關方面改革的進程,還要考慮周邊國家和地區以及世界經濟、金融的因素。
10月12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表示,近日社會上出現的人民幣匯率即將調整升值的傳言缺乏根據,是對中國現行匯率政策的誤解。中國不可能采取一次性重估人民幣匯率的不明智做法,單邊豪賭人民幣升值是一種不明智的投機冒險行為。發言人認為,自1994年起實行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符合中國國情。從長遠來講,增加匯率彈性后人民幣匯率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不可能只是單向變化。
海外頻頻施壓
據道瓊斯9月22日報道,美國財政部長斯諾認為,固定匯率制度對全球經濟構成諸多風險,發揚靈活的匯率制度應繼續成為在國際議事日程中的重點。目前全球經濟較前幾年穩定得多,原因之一就是靈活的匯率制度在全球經濟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斯諾說,美國政府將繼續敦促中國實施更為靈活的匯率制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托在紐約海外關系委員會上發表講話稱,中國的貨幣政策官員應當積極采用更為靈活的匯率機制,作為幫助其化解不同風險的工具。拉托認為,這并不意味著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亞洲國家應當放松對資本項目的控制,原因是這些國家的金融業較為疲弱。拉托稱,在中國政府努力清理銀行系統壞賬的同時,鑒于經濟在強勁增長,因此目前也應考慮逐步采用更靈活的匯率體系。
《紐約時報》認為,人民幣價值的低估使得中國政府為經濟降溫的舉措難以發揮正常作用。中國應該在經濟仍然強勁的時候逐漸采取步驟,調整人民幣的價值,并且讓人民幣實現有限制的浮動。中國該怎樣走出困境呢?美國華盛頓的國際經濟研究所的NicholasR.Lardy認為,讓人民幣升值15%,然后再讓它在一定的區間內波動將很可能對投機產生降溫作用,并且讓人民幣接近于市場匯率。突然采取這樣大的動作是不大可能的,但是中國至少應該在經濟仍然強勁的時候逐漸采取步驟,向那個方向努力。那樣,任何陣痛都將可以承受。
最近,關于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話題再度升溫。這已是“人民幣升值話題”在今年第二度熱炒。據輿論分析,事件與10月1日在華盛頓召開的西方七國會議(G7)關系密切。
此次中國應邀參加G7會議,中國受到來自各方要求升高人民幣匯率的壓力。雖然承諾將采用“更有彈性”的匯率體制,卻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表,以至各國媒體紛紛評述“G7欲挾人民幣匯率以令中國,卻無果而終”。
美國人一直認為國內制造業和就業的低迷是中國操縱貨幣的結果,因此屢屢要求人民幣升值,此次美國再度借助G7會議挑頭向中國施壓
翻閱海外大量報道就不難發現,其實主要是美國而不是G7在對人民幣匯率發難。
盡管中國的資本項目開放幅度逐漸增大,并且從去年開始的中國副部長級對話均有助于部分減少匯率壓力,但是據美國《紐約時報》9月9日稱,美國最大的工會組織勞聯-產聯組織聯合26家紡織、鋼鐵、農業公司組成“中國貨幣聯盟”,向美國政府提出一份長達200頁的文件,要求美國政府根據美國國內貿易法301條款對中國是否操控貨幣進行調查,并實施制裁。
盡管勞聯-產聯組織提出的調查遭布什否決,但是美國人一直認為國內制造業和就業的低迷是中國操縱貨幣的結果。美國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因為中國一直維持現有匯率機制,使人民幣被嚴重低估,人為降低了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從而給美國的制造業帶來了沖擊,奪去了美國人的工作崗位;如果人民幣升值,將使中國出口商品價格升高,有助于美國縮減不斷飆升的對華貿易赤字。對于這次在G7會議上與中國的對話,美國高級官員對改變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討論依然顯得直白,試圖通過主導的G7會議向中國施壓,推動人民幣升值,以減輕美國的貿易逆差。
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歐洲認為中國需要更加“靈活”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從長遠的中歐經貿關系出發,歐盟對人民幣問題不會有過硬表態。
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歐洲更多認為中國需要更加靈活的人民幣匯率機制,而不同于美國人要升值的強硬提法
BBC中國報道節目認為,中國長時間以來因為人民幣的匯價問題面臨壓力,其中,施加最大壓力的是美國。英國報紙援引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格拉漢的觀點說,人民幣匯率問題也許對英國和加拿大并不重要,但對于同處于歐元區的法意德三國而言,歐元已經對美元升值了,因此人民幣的相對貶值對于歐洲國家的對華出口來說相當不利,同時也使中國的商品進入歐洲市場比進入美國更容易。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會傾向于和美國持相同的立場,與美國結成同盟。
但需要指出的是,歐洲本來對人民幣升值問題相對低調,而希拉克訪華又會加速歐洲投資中國市場,也會使歐洲對中國客氣有加。歐盟駐華副代表杰森曾預測,到2005年,歐盟將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而歐盟對與中國近500億歐元的貿易逆差也表現得相當克制。由此看來,因為關系到長遠的中歐經貿關系,歐盟對人民幣問題不會有過硬表態。
日本一反2003年G7會議針對中國的態度,從急先鋒退居二線
作為七大工業國中惟一的亞洲國家———日本,是最早提出人民幣升值問題的國家。2003年初的G7(七大工業國)會議上,日本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就拋出了人民幣應該升值的論調,提議將人民幣匯率問題作為一項議題,逼迫人民幣升值。他認為,世界多數國家之所以會出現通貨緊縮,是因為中國為增強其出口競爭力,人為將人民幣維持在一個“弱勢水平”所致。他認為,任何旨在有秩序、有效地刺激世界經濟增長并扭轉全球通貨緊縮的政策都必須包括人民幣匯率調整這一環節。
《日本經濟新聞》評論說,日本向來擔心中國加入G7,害怕中國加入后削弱日本在該組織內的影響力。但是以中國目前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若沒有中國的參與,所謂的國際聯合就會失去效應。但由于日本經濟復蘇近年來得益于中國市場,在經歷了10年多的衰退之后,日本2003年出現了難得持續的經濟高增長,日本官員及許多經濟分析文章都將此歸益于受中國經濟高增長和北京為主辦2008年奧運的基礎建設所帶動影響。
事實上,在2003年日本的對外貿易中,出口增長幅度最大的是對亞洲、特別是對中國的出口。對中國出口成為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這種情況下,與去年相比,日本不再高調談論人民幣升值問題,而是對中國緩慢推進匯率改革表示支持。日本財務省官員也表示,中國在放棄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前,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面對多方壓力,中國仍然堅持保持匯率穩定。西方工業化國家的領導已表示短期內不會再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人民幣升值了。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爭論將暫時告一段落
由此看來,在G7會議中真正向中國施壓的是美國而非歐洲和日本。在面對以美國為主的國際金融界對人民幣匯率政策要求升值的聲音,中國政府官員始終神色鎮定地宣稱保持穩定匯率。1985年日本廣場協議使日元的升值收縮了美日貿易的逆差,美元貶值減輕了美國的債務負擔,卻使日本為里根政府的赤字財政埋單。而廣場協議促使日元升值,引發日本“泡沫經濟”,從1991年開始,日本的泡沫經濟崩潰,從此陷入持續低迷狀態。前車之鑒更使中國絕不屈從于外部壓力,陷自己于不利。對于中國的匯率問題,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論說:“人民幣匯率的爭論將仍然持續,中國受到國際社會的壓力也可能不會改變,但是現在,這個問題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中國政府的手中了。”
據10月4日英國《泰晤士報》報道,預期人民幣升值將會對國際外匯市場產生影響看來是要落空了,在日前結束的七國集團華盛頓會議上,西方工業化國家的領導已表示短期內不會再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人民幣升值了。看來,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爭論將暫告一段落。對于咬住這一問題不放的美國想要真正解決制造業和就業問題,就不應拿中國匯率問題開刀,而應從其自身尋找問題。中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完全有權也有能力保證自己的基本經濟權利———匯率權不受干涉,自主決策。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0月20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