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不會重蹈巴西覆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9日 11:35 上海證券報 | |||||||||
    中國的汽車市場簡直就是個萬花筒,瞬息萬變,實在令人難以捉摸,剛剛還"井噴"不止,突然間說冷就冷。     冷熱交替之間,2004年的中國車市傷了很多人,經銷商、民企,甚至還有一部分合資車廠。
    4月的一季度數據出來,并沒引起業界太大的重視。待5月進一步下降了20.43%,銷售商開始沉不住氣了,將其稱為"黑五月",而多數廠家還以為不過是市場一個短暫的回調。而當二季度數據仍然不理想,大眾、通用拉開了殘酷的價格戰的時候,中國汽車業似乎才剛剛醒過來。按常規,汽車銷售應該出現的所謂"金九銀十",今年不但沒有出現,9月的銷售形勢更加嚴峻,有的廠家上半月銷售幾近停頓,車市完全看不到回暖的前景。隨后就是奧迪高檔車的降價打破了中國車市最后一塊"暴利"的陣地。     對市場的這種巨變,簡單地歸結為"宏觀調控"影響有點勉強。因為這次調控既不同于1989年和1993年的全面緊縮,也不同于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國家整體經濟發展速度并沒有明顯降低,而且在控制過熱的幾個行業中,并不包括汽車。即便是嚴加調控的鋼鐵、房地產行業,也沒有出現如汽車這樣大的回落。     難道中國車市最終難逃巴西一般的拉美化命運?為此記者采訪了同濟大學汽車營銷學院院長、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博導吳泗宗教授。     記者:請簡單談一下2004年到目前為止汽車行業的發展情況。     吳泗宗:我覺得2004年汽車業發展雖然不如去年井噴,應該說增長幅度還是不錯的,銷量整體還是處于增勢。雖然銷售都出現下滑,汽車生產商紛紛降價,但是也必須看到本土汽車在價格和質量上都大大接近了原產地。從長遠看,中國汽車工業還是大有可為,不要因為一時的變化就動搖軍心。而且不少汽車巨頭不是減少對中國的投資而是增加了。你想,外資會對一個衰退的市場投資數十億美元嗎?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和銷售仍然比歐美市場要好,這是投資的前提。     記者:現在說起中國汽車業來,都認為技術的瓶頸和品牌的缺失使中國汽車業難以避免巴西的邊緣化道路,你怎樣看這個問題?     吳泗宗:中國不同于巴西,盡管從汽車發展路徑看,中國和巴西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之處,比如走的都是引進外資型,都缺少自主品牌和研發能力等,但是中國的汽車整車企業都是合資企業,中方有50%的股權,而巴西基本上都是外商獨資企業。一旦市場萎縮,外資從巴西撤資比較簡單。而在中國就比較謹慎,而且就是他們真的拿走了一半,我們也不是就完全干不了汽車了。     我是研究汽車營銷的,從市場來看,巴西人口1.65億,大體為中國的八分之一。1998年,巴西人均國民收入已經達到4671美元,全國保有汽車1865.5萬輛,高于中國2001年的全部汽車保有量。其中轎車1490多萬輛。而中國人均國民收入才到達1000美元,2002年的全國載客汽車,包括大、中、輕、微、轎車在內,才1200萬輛。和巴西相比,我們的市場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現在的產能過剩,只是一種階段性過剩,它會造成企業的經營困難,利潤下降,有些企業還會被淘汰出局,但是作為一個產業,還有很廣闊的發展余地。對此跨國公司認識得相當清楚,他們是惟恐進之不急,被別的廠家擠出來,而絕不會輕言放棄的。中國實在是個巨大的市場,沒有誰會放棄,中國汽車不會成為第二個巴西。     記者:前一段時間整個汽車銷售好像都不樂觀,汽車生產商紛紛降價,連奧迪的高檔車也開始降價,你覺得汽車下一步的價格走勢將會怎樣?     吳泗宗:我覺得下一步還是會繼續降價,但降的幅度不會很大,因為不少車型的降價空間不大了。     記者:現在汽車業面臨一些困難,有人認為這個是因為汽車業國產化程度太低造成的,你覺得中國汽車業能不能走國產化的道路?     吳泗宗:走自主開發品牌這條路肯定是很難的,國外在這個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人家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在資金和研發上中國與外資車廠相比有差距。而且現在汽車產品周期短,淘汰速度快,顯然又不利于自主開發。但是我覺得走汽車國產化的道路是行得通的,但是我們要選準適合自己的道路。首先我覺得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利用技術變線上,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從數據來看是發展最快,也是最活躍的一個市場,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優勢,讓國外的一些企業把他們最新的產品拿到中國來,利用最少的代價拿到他們的產品,從而盡快地縮短技術差距。其次我們要打品牌戰略,利用國際大型的汽車巨頭,借助中國的勞動力,通過他們的網絡把我們品牌帶出去。同時我們還要發揮我們在零部件上的優勢。     記者:國內汽車業普遍都是以合資品牌為模式,你覺得這樣有問題嗎?     吳泗宗:我個人不是很贊同這樣的模式,感覺還是在用別人的品牌,這樣做往往忽視了自有品牌的發展。對本土的汽車廠商發展是不利的。必須盡快確立中國汽車的品牌發展地位。     記者:請預測一下明年汽車業的發展情況?     吳泗宗:明后年一些規模較小的車企將面臨淘汰,一些新的有規模的車企也會加入進來。一個所有車廠都賺很多錢的市場反而不正常,中國汽車工業遠景肯定看好。我覺得不出5、6年中國的汽車會賣到海外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