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國際金融報記者 謝靜 發自上海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上海、香港經濟帶六七年之后有望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標準普爾500指數委員會主席兼執行董事大衛·布利策(DavidBlitzer)日前表示。
布利策稱,亞洲經濟的格局可以分為兩個時間段,可以有兩種情況的假設,首先我們
看到日本經濟的確在復蘇,由于大家都有了經驗,不會再發生類似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但是對于亞洲來說,5至7年中間,日本還居于一個比較中心的地位,不僅它正處在一個恢復的過程中,而且東京還繼續是亞洲重要的經濟金融中心,日本目前是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香港、上海都是比較重要的經濟城市,雖然還不能說是亞洲的金融中心。
“但是我想在六七年之后會出現一個轉折期或是過渡期。隨著中國的影響持續擴大和進一步崛起,中國最終將作為亞洲區域領袖這樣一個地位來主導亞洲的經濟。”布利策說。
布利策在預測未來全球三個主要的金融中心時提到,美洲還是紐約,歐洲是倫敦,看亞洲的情況,很可能是上海或是香港,更可能是上海、香港城市帶。他表示,事實上說紐約是美洲金融中心的時候,也不是說紐約單個城市,而是指從波士頓到華盛頓一個超大的城市帶,不僅有金融市場、期貨市場、證券市場,而且基金市場、政治的首都集中在那里。相比之下,東京不會加入這樣一個城市帶中。布利策認為,東京的氛圍與世隔絕,政府的規管有些過分,而不像紐約、倫敦是比較外向型的,開放的、創新的。
“持續的金融創新對建立一個真正的世界級的金融中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布利策說。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0月18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