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韓國對技術外流有點過敏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5日 07:30 經濟參考報

    編者按:

    中國家電電子產業的迅速崛起,讓曾經領先的日本和韓國企業感到了日益沉重的競爭壓力。韓國國內驚呼中國科技產業迅速崛起,中韓技術差距不足2.5年,中國大有趕超韓國之勢;而日本近期在經濟逐漸復蘇的大背景下,制造業也出現了回國內投資設廠的趨勢。為了繼續保持自己的優勢,日韓企業不約而同地向中國筑起了“技術壁壘”。
這顯示,通過原有方式引進或模仿外國技術,難度越來越大,中國家電企業如何在開發自主知識產權、擁有新產品開發能力上有所突破,值得關注。同時,中國作為家電生產大國,未來對自己的生產技術如何實行有效保護,也須向“先行者”們借鑒。

    當外國人到韓國的著名企業參觀,無論是三星電子公司,還是LG電子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嚴防技術外泄的措施做得相當到家。參觀者被禁止攜帶影像器材進入生產現場,而這些企業的一些關鍵部門,根本不允許訪問者涉足。盡管媒體記者并不懂得技術,但也只能到這些企業供參觀者參觀的地方,要想單獨深入采訪就難了。記者曾參觀過韓國一家著名企業的研修院,聽了院方關于如何培訓員工的介紹頗受啟發,就向院方索要有關的書面介紹材料,結果吃了“閉門羹”。后來才了解到,類似人員培訓這樣的書面材料被歸為技術資料,是禁止向外界泄露的。

    韓國企業之所以對技術外流嚴加防范,據說是因為“產業間諜活動日益頻繁”。而所謂“技術外流”在韓國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甲企業的技術流向乙企業,其二就是指韓國企業的技術流向國外。而韓國對產業技術流向國外所懷有的擔心,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中國的。

    技術自我保護意識增強

    隨著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作為競爭核心的尖端技術成了企業爭奪的焦點,企業為求生存往往不甘眼睜睜地看著技術優勢企業壟斷市場。在韓國本土企業之間,既有合法的競爭,也不乏非法的競爭。企業之間不僅互挖人才,有時甚至動用“間諜手段”竊取技術。

    “技術外流”的另一層含義就是指韓國企業的技術流向海外。韓國原本經濟技術基礎落后,然而經過上世紀60年代以來的經濟開發,借“引進來、走出去”的科技發展戰略,韓國在技術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果說韓國從總體上說還不是科學技術強國的話,它在某些技術領域已接近或走在世界的前列。韓國的造船、核電、精密化工、半導體、無線通訊、寬帶網、超薄液晶顯示器、等離子電視機、手機等產業技術,在國際技術市場上占有一定位置,這些技術即使與發達國家的相比稍遜,對發展中國家仍然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因此,韓國人自認為其產業技術,特別是尖端技術已受到別國的矚目,存在著外泄的危險。韓國企業對技術的自我保護意識由此更深一步。

    韓國情報通信部和情報通信輸出振興中心今年7月的一項調查顯示,在771個被調查企業中,45%的企業認為其產業技術有外流的危險,18.6%的企業訴說曾受害于技術外流。韓國國家情報院產業機密保護中心另一項調查顯示,自1998年至今年8月,韓國共發生產業技術外流案51起,涉及信息通訊、家電、精密機械、精密化工和生命科學等科技領域,其中80%屬韓國領先或相對領先的信息通訊領域的產業技術。

    技術外流的形式包括:掌握重要技術的專業人員跳槽,竊取技術資料,帶有技術的對外投資,向海外轉移生產設施,高端產品出口等。至于韓國技術外流造成的經濟損失,據韓國業內人士的非正式估計,自1998年以來,韓國技術外流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幾萬億韓元(1萬億韓元約合8.7億美元),可謂“遭受了重大經濟損失”。

    防范技術外流措施增多

    為加強對產業技術外流的防范,韓國企業采取的技術保安措施五花八門。擁有技術優勢的企業普遍對進出人員進行嚴格登記、檢查制度,無論內部或外部人員進出,嚴禁攜帶攝像機、照相機、錄音機、軟盤、CD等,以防技術通過這些媒介外泄。部分企業在生產和技術研究現場安裝攝像頭、x光投影機和探測器,用于發現可能的技術外泄行為。近兩年,很多韓國企業相繼成立保密管理小組或信息保安委員會,加強對技術信息的保護和監督。例如防止外部不法分子進入本企業網站竊取技術信息,就是信息保安委員會成立后采取的新的防范措施。對于技術資料和研究設施的保護,各企業也各有高招。LG電子公司對技術資料進行分級分檔管理,盡可能限制相關人員查閱,并采用“眼膜”識別技術保護研究室。企業對其核心技術部門一般都要劃定紅線,對出入者進行嚴格的資格認定。

    韓國企業普遍認為,技術外泄主要由企業內部人員或者是內部人員與外部人員勾結實現的。因此,韓國企業防范技術外流主要是加強對人的控制。韓國企業普遍采取措施防止掌握核心技術的人員,包括退休的技術人員轉行、轉業和被外國企業聘用。例如三星電子公司實行與技術人員簽訂《誓約書》的辦法,限制技術人員在長期服務合同有效期內跳槽。

    韓國媒體公布的《企業識別產業間諜要綱》,歸納了識別竊取企業技術信息或可能導致技術外泄的多種情況:經常向別人打聽與本人業務無關信息的人;頻繁出入與本人業務無關的其它部門的人;經常使用攝像照相器材進行攝像和照相的人;無端接近機密場所的人;乘無人之機操作同事電腦的人;無正當理由突然辭職的技術人員;無加班事由在公休日和節假日獨自在辦公室的人;與核心技術人員拉近乎的人;對研究課題不專心而熱衷于關注別人研究成果的研究人員;脫離指定的參觀路線獨自行動的參觀者。這份要綱充分反映出韓國企業對所謂“產業間諜”導致技術外流的防范心理。

    中韓技術優勢互補才能雙贏

    近年來,韓國與中國之間的技術往來日趨頻繁。韓國企業到中國投資,中國企業與韓國企業進行某種形式的技術交流屢見不鮮。由于中韓兩國在一些產業技術領域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韓國對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了越來越多的緊迫感,認為中國在產業技術領域的進步將威脅其經濟發展,因此,唯恐其領先的某些產業技術流向中國。

    韓國情報通信部去年發表的《2002年綜合審查評價報告書》中的一句話可以作為直接證據:“經濟迅速發展的中國需要大量的技術,……我國的知識頭腦和技術流向中國的可能性空前地大。”

    2003年1月,中國京東方科技集團收購韓國電子技術企業哈依尼克斯公司的子公司哈依迪斯公司時,韓國產業技術界曾發出其超薄液晶顯示器(TFT-LCD)尖端技術流向中國的質疑。去年底今年初,韓國雙龍汽車公司向中國出售股權時,韓國各界更是擔心其旅行車和房車技術為中國企業所掌握。美國等西方國家企業收購韓國企業時,韓國從來不會提出所謂“技術外流”問題。唯獨中國企業收購韓國企業時,韓國總要發出防止技術外流的呼聲。有些企業,如現代重工業公司、大宇造船海洋公司和三星重工業公司等三家造船企業,干脆謝絕中國相關企業業務人員參觀,理由是中國專家觀看了船塢、船用吊車等并不重要的造船流程,也會獲得重要的技術情報。

    近兩年,韓國政府逐漸重視對產業技術的保護,并正在采取法律和制度性的防范措施。韓國原有10項有關防止產業技術外流的行業性法規和9項有關的指南,但存在著漏洞多和實施混亂的問題。今年初,韓國政府修改了《營業秘密保護規定》,大幅度擴大了對包括產業技術在內的企業秘密的保護,強化了對產業技術外流的處罰面和處罰力度。根據這個規定,泄露韓國產業技術的韓國人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相當于獲利金額兩倍的罰款,外國人則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相當于獲利額2至10倍的罰款。韓國政府要求各企業實施“誓約書制度”,確保科技人員嚴守企業秘密,不外泄產業技術。韓國政府還要求企業加強對現職和退職技術人員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防止技術外流的意識。最近,韓國情報通信部與民間成立了“官民協議會”,共同采取防止其信息通訊技術流向“競爭國家”的行動。此前,韓國國家情報院還成立了“產業間諜”舉報中心。

    韓國政府最近推動制定的《尖端技術產業技術保護法》,將在今年底交國會審議,明年起正式實施。作為第一部全國性保護產業技術的法律,《尖端技術產業技術保護法》將確定手機、半導體等尖端產業技術為國家核心技術,嚴禁流向海外。根據這項法律規定,對受保護的技術將按其重要性劃分保護等級,對它們進行系統管理和提供保護資金;新設“保安協會”,幫助企業建立技術保安系統;加強對新技術保護的研究,形成保護新技術的機制;構筑中小企業技術管理系統,為中小企業保護技術提供咨詢。這部法律還規定,將造成產業技術外流的懲罰對象由企業擴大到研究所、大學等;對于舉報產業技術外流的有功人員,實施最高金額達1億韓元的獎勵。韓國政府將把向海外轉讓技術和出售企業寫進《尖端技術產業技術保護法》,規定凡企業向國外轉讓技術或者向國外出售企業,均須報政府批準。韓國政府制定《尖端技術產業技術保護法》,特別是其中有關轉讓技術和出售企業須經政府批準的規定,主要是為了防止其產業技術流向中國。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科學技術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韓國采取保護產業技術的措施,就是保護國家和企業的經濟利益。不過,正是因為經濟全球化和激烈的科學技術競爭,才導致了包括韓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產業技術的發展。中韓兩國已成為重要的經濟貿易合作伙伴,中國是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投資市場。而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市場的日益擴大,需要更多的產業技術和更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韓國要想繼續保持與中國的經濟貿易合作的良好勢頭,使更多的韓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合理轉讓產業技術是必要條件。韓國過分保護產業技術,可能會在與別的國家競爭中國市場時后勁乏力。事實上,中國和韓國的產業技術各有優勢,兩國完全可以在競爭中進行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實現雙贏。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韓國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NBA中國賽即將打響
2004諾貝爾獎
雅爾北京音樂會
最新汽車降價信息
2004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孫楠2004上海演唱會
2005研究生報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傳連載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