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新加坡在昨晚剛出爐的世界經濟論壇《2004—2005年世界競爭力報告》所作的排名中掉了一個名次,排在第七名。臺灣的競爭力表現卻比去年好,從第五名升上第四名,成為亞洲地區表現最好的經濟體。
北歐國家今年在這項競爭力排名中仍然領風騷。芬蘭連續第四年名列榜首,美國連續第二年排第二。
世界經濟論壇今年共評估了104個經濟體的競爭力,并對促成各經濟體增長的幾個主要因素進行了詳盡的衡量。新加坡的強處在于宏觀經濟環境優越,并在這一項排名第一。科技實力排名第11,而在公共機構素質和商業競爭力這兩項,則是排在第10名。
臺灣依然展現了強大的科技能力,在這一項排第二,僅次于美國。
新加坡今年的排名雖比去年遜色,但依然是和臺灣并列為亞洲區域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日本則從三年前排名第21、去年排第11,上升至今年的第9名,表現越來越好。
從1994年至1999年,新加坡一直都在世界經濟論壇所作的競爭力排名中名列第一。在2000年退居第二,2001年又下滑至第四、前年再退至第七名。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衡量標準,包括宏觀經濟環境、公共機構的素質以及科技水平等有利于經濟增長的因素。此外,它也從微觀角度衡量各經濟體的商業競爭力,并在今年向約8800名商界執行人員展開調查,跟進他們對各經濟體的表現評估。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師克羅斯(AugustoLopez-Claros)說:“我們發現那些表現最好的經濟體,都能夠以全面的解決方案去調和宏觀經濟的失衡以及應付重組經濟及消除制度僵化的問題。各經濟體必須能夠有效地管理宏觀經濟環境,才能持續地發展。”兩大親商因素:提升公共機構素質維持法律架構完善
他強調各經濟體提升公共機構素質和維持法律架構的完善,是兩個重要的親商因素。
競爭力報告認為北歐的芬蘭、瑞典和挪威具有財政盈余、低貪污率、牢固的商業法律和科技高度革新等優點,同時在宏觀經濟管理方面也表現出色。
美國雖在科技項目中高居全球第一、商業環境良好,但是公共機構的素質差、宏觀經濟環境不穩定、官僚主義及工人教育水平偏低等負面因素,卻影響了整體的表現。
中國繼前年排第38名退到去年排第44名之后,今年再滑落兩個名次,排第46名。盡管世界經濟論壇看好中國只要能維持目前的增長速度,到了2020年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過它也指出中國需要解決包括加快自由化步伐、放寬金融管制以及大量農村人口涌向城市等問題。這意味著中國在推動市場經濟改革的同時,也必須建立起養老金、社會安全網及失業津貼等機制。
(信息來源:駐新加坡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