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短評鄒建鋒
17世紀法國知名的詩人拉封丹給后世留下了二百多篇寓言,其中一篇名為《山的分娩》的寓言寫道:一座山感到了臨產的陣痛,她的喊叫震天動地,大伙聞聲都朝她奔去,認為她肯定能生出一座比巴黎還大的城市,可鬧了半天,從山里只生下了一只小不點的耗子……
拉封丹在這篇寓言里還寫道:這篇寓言的情節雖不可信,但有它的針對性。看了寓言我就想到一位作家,他曾經說過:“我要寫一部贊頌提坦人和神王朱庇特戰斗的著作。”然而誰也沒看到他的文字。人們許下多多的承諾,結果總是煙消云散。
回顧南京中山集團的改制經歷,筆者不禁想到了《山的分娩》。
對于陷入困境的國有企業來說,并購、重組等手段往往被寄予厚望。以中山集團為例,據有關資料顯示,該集團是以在南京的七家老軍工企業和三家科研院所聯合組成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成立時資產總額達30億元人民幣。由于種種原因,該企業陷入了持續虧損的境地。在依靠自身努力回天乏力的情況下,主管部門和企業自然會希望借助民營資本的機制和體制優勢使其重新煥發青春。
可是人們看到的現狀卻實在是事與愿違。
從今日中國經濟時報的有關報道看,造成中山集團陷入“不改制等死、改制找死”怪圈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其中特別值得人們反思的有兩個方面:
一、有關方面參與改制的動機究竟是什么?從這篇報道披露的情況看,中山集團對外界有吸引力的主要是其擁有的財務公司。而導致合作雙方發生沖突最終水火不容的主要矛盾也是圍繞資本運營展開的。更令人震驚的是,在杭州天安集團入主中山的過程中,還發生了該公司高管涉嫌私刻人民銀行公章、偽造“銀行行長聯席會議文件”逃避債務的事件。這就不能不令人對天安集團的真實動機產生懷疑。
二、主管部門在改制中應該扮演什么角色?閱讀這篇報道,我們了解到南京市的有關部門對改制的過程也進行了監控和管理,但是直到天安集團高管私刻人民銀行公章“東窗事發”之后,有關部門才發現國有資產遭到了“騙購”。這種情況顯然也是耐人尋味的。
筆者以為:中山集團的教訓,無論對于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前車之鑒。企業在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而上級主管部門在進行監管的時候一定不能“失察”。否則,難保不會再出現類似“山的分娩”的黑色幽默。只是,這種幽默實在不好笑——面對現狀,中山集團的數百名員工恐怕只能欲哭無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