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新加坡交易所將繼續加強對中資掛牌公司的監管,而負責股票承銷事宜的中介機構也有責任,對準備到新加坡掛牌的中資企業客戶進行嚴格審核,并明白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和商業后果。
與此同時,中資企業在新加坡掛牌的良好勢頭將持續下去,到目前為止,今年到新加坡掛牌的中國企業已經達到19家,超越了去年15家的水平。
新加坡交易所總裁汪瑞典昨日在出席“中國工商領袖論壇”后對本報表示,“中國企業到新加坡掛牌的勢頭良好,今年肯定會超越去年的水平。新交所也正在安排更大型的中國企業到本地掛牌,為投資者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更多的選擇。”
他說,截至今年9月底,在新加坡掛牌的598家企業中,新加坡企業有442家,所占的比例是74%,外國企業26%,有156家。
在這156家中,來自大中華地區的公司占71%,其中中國企業54家、香港46家、臺灣11家,中國公司股票的轉手率遠遠高于本地股,不僅具有活力的民營企業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中國國有企業如中國航油和中遠投資的股價也猛漲,成為目前市值分別達到16億新元和11億新元的企業。
由于新中在法律、會計審核和企業結構上有很大的差異和地理距離上的原因,新加坡的小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和企業的了解,同實際情況仍有差距。
大部分小投資者又無法同中國企業的管理層直接面對面進行交流,隨著到新加坡掛牌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對投資中國公司股票存有疑慮的散戶和基金機構大有人在。中介機構有責任嚴格審核客戶
關于中資企業上市之前的監管審核問題,汪瑞典說,“任何一個市場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風險。新交所是個健全、高效、透明的市場,負責股票承銷事宜的中介機構,有責任對它們有意到新加坡掛牌的中資客戶進行嚴格的審核,并明白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和會面對的商業后果。此外,交易所也會安排人員到企業做實地考察,并對企業的管理層進行評估,以確保將來不僅能夠繼續吸引更多的中國公司,還要吸引好素質的中國公司掛牌。”
汪瑞典也建議小投資者在購買有關公司的股票之前,充分了解公司的背景、行業發展前景、所面對的風險、過去的盈利表現等等——“他們必須先做‘功課’,再決定投資行為。”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新加坡掛牌,也為新交所提高了知名度,汪瑞典說,“近年有更多的中國公司注意到新加坡市場,新交所也積極地同中介機構進行配合,安排它們到這里掛牌,但我們并沒有設定今年要爭取多少家中國公司掛牌的目標,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加坡市場的表現、中介機構處理事宜的速度等等。”選擇境外上市地點幾個主要決定因素
出席昨日在新達城舉辦的“中國工商領袖論壇”主講嘉賓之一的浙江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說:“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中國企業考慮境外上市的兩個熱點,但選擇地方的出發點主要決定因素是:上市程序的方便度、所提供的服務,以及市場客戶群的成熟度。”
中國卓越集團董事長陸豪則認為,“除了申請程序上的便利之外,我們也看重市場的籌資能力,上市成本和文化上對掛牌公司業務的認同。例如,新加坡市場一度對中藥行業很有興趣,從而在新加坡掛牌也能夠將品牌意識,輻射到東南亞地區,我們就會考慮將這個行業,選擇香港還是新加坡,是看企業的需要。”
(信息來源:駐新加坡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