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夏秋交替,洗滌業“熱”了起來。但在火爆的生意背后,卻是消費者對洗滌業投訴量的不斷攀升。據一些地方消費者協會對節日期間投訴的統計分析,洗滌業正成為市民投訴的熱點,洗滌業到了“清洗”自身污垢的時候了。
據了解,前幾年洗滌業20%左右的利潤率讓許多人垂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擺攤設點搶占市場。洗衣店“遍地開花”,這些店大多規模不大,管理粗放,服務質量良莠不齊。為
獲取利潤,商家就會千方百計降低成本。有的采取部分干洗、部分水洗;有的干脆將本該干洗的衣服擅自改成水洗,衣服縮水、變形等現象時有發生;還有將多件衣服混洗,導致串色、脫色;使用劣質洗滌劑,使清洗過的皮衣發硬、板結、產生斑塊色差;洗衣店在洗前不履行告知義務,不認真核查衣服的狀況,出現問題,將責任推到消費者身上。
類似的消費糾紛屢見不鮮,不少消費者在把貴重衣物送交干洗店干洗時,并未出示購物憑證,且只按普通衣物付服務費,一旦出現問題,索賠不成,只能吃啞巴虧。對此,消協提醒:一是購買衣物時一定要索取發票,以備索賠時有據可查;二是干洗貴重衣物時,一定要與經營者約定衣物價值,以便索賠時有理可辯;三是取貨時一定要當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市場報》 (2004年10月12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