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本報記者 李忠峰
位于安徽北部的蒙城素以養牛為經濟支柱,后又因名人牛群當過縣長而名氣大增。在此建一個398畝的商貿城是否合適?“牛群中國商貿城”的“無限商機”究竟從何而來?安徽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鄔盛根認為,蒙城百姓經商意識淡漠,養豬養牛、朝耕夕作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小富即安是他們目前的追求,所以這里不適合發展小商品商貿城這樣對百姓自主性
依賴強的項目;此外,蒙城沒有生產小商品的傳統,一個商貿城的產品如果全靠“進口”就無法獲得成本優勢,難以和其他業已形成的商貿城競爭;蒙城交通狀況并不發達,除了汽車幾乎沒有其他的現代交通工具,客戶不能享受低價快速的運輸商品。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企業制度室主任、經濟學博士羅仲偉對小商品市場頗有研究。他向本報記者表述了自己的分析:成功的小商品市場應該具備幾個條件,如有生產制造基地、大的消費市場、便捷的交通條件等。另外,新建市場從功能上講,和其他市場應該是替代或者互補的關系。如果不能替代,不能互補,只能是失敗的案例。他認為,“牛群中國商貿城”要成為“中原義烏”,幾乎是不可能的,是建在泡沫上的神話,因為經濟規律不可違背。
羅博士說,反思“牛群中國商貿城”,當地官員想借助牛群的“明星效應”追求政績或許可以理解,但如果作為個人投資,就要追求“短平快”,力爭在短時間內將投資成本回籠,否則,時間越長,投資人所遇到的風險也就越大。
《市場報》 (2004年10月12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