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央企大崛起--兼對兩種流行思潮的反思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1日 11:15 證券時報

    大型國企、尤其是大型央企,在未來幾年中的大崛起,是當前每一位觀察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頭等大事。

    種種跡象表明:“國退民進”絕對不是國企改革的方向,正如國資委最近的文章中指出的。演繹為“國退民進”,主張“國有經濟從一切競爭性領域退出”,只講“退”不講“進”,是不正確的。我們看到,正在加速推進大型國企、尤其是100多家央 企的改制上市步伐;上汽集團、五礦集團、中石油、中石化等國企挾巨資正在全球尋找收購對象;在宏觀調控的背景下,寶鋼、中鋁、中房、百聯等對行業正大舉進行整合等等。顯然,央企的大力擴張是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歷史性的大部署行動。

    剛剛閉幕不久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加強國有企業的實力、加強對經濟資源的掌控能力,是其題中要義。可以說,近期圍繞國企改革而起的“郎咸平爭論”,來得很是時候。拋開其觀點本身不論,郎咸平在發起這一爭論的時間選擇上,可以說把握得非常準確。

    當前有兩種思潮,容易對投資者產生誤導。一種是認為國企改革就是產權改革,而且,改革方向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統一(比如MBO),這樣的公司才有效率、治理才好、投資價值才高。這是完全錯誤的。

    國企改革并非簡單地等同于產權改革。可以預計,在未來幾年,對于中央企業的產權改革,仍將以釋出少量股份以公開上市、引進海內外戰略投資者為主,國有產權仍將處于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中國的國企改革,既不會走俄羅斯葉利欽式的寡頭瓜分式的私有化道路,也不會走英國撒切爾夫人式的“人民資本主義”道路。國資委也表示:“按照市場取向做強做大有優勢的國有企業,搞好有影響力、帶動力的國有骨干企業,對實現地方經濟和社會總體規劃,維護地方經濟和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顯然,考慮國企改革發展這一課題,要放在中國政治、社會的大背景下來展開。拒絕疾風暴雨式的產權革命,進行微觀的改良,應該是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

    同時,我們還應看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才是一百多年來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的主流,而MBO等只是對這一主流的某些弊端的修正罷了。比如,IBM與沃森家族、可口可樂與伍德拉夫家族、索尼和盛田昭夫家族、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摩根斯坦利與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的關系顯然已經非常之淡,但它們的公司治理、投資價值并沒有削弱,反而大大加強了。一味地高估民營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統一的“價值”,貶低兩權分離的大型企業的價值,是不正確的。

    另一種具有誤導性的思潮,是認為流通股東在企業中的發言權越大越好,甚至有人認為新出臺的分類表決辦法中,流通股東的表決權利還太小,還要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中來,這是極端錯誤的。

    舉個稍遠一點的例子,就是蘇格拉底之死。蘇格拉底認為,他所居住的雅典的衰落,正是由于其直接民主制存在問題。正如做鞋子的工匠必須懂得做鞋子的知識一樣,管理雅典城邦也需要專門的知識。如果讓不懂得治國的民眾來直接投票決定城邦大事,不可能治理好城邦。因此,他主張專家治國論。因此,感覺到神圣的直接民主制被威脅的雅典人,民主地處死了蘇格拉底。應該說,蘇格拉底的觀點得到了現代人的認同。哪怕是當代西方國家如英國、美國,也并非實行完全的直接民主。而在當前,在大股東主導企業話語權的同時,加入具有專業水準的戰略投資者的聲音,也讓流通股東在一些特定問題上“參政議政”,應該是一種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的做法,但千萬不可矯枉過正,否則將適得其反。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央企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國青闖入亞青賽決賽
2004諾貝爾獎
雅爾北京音樂會
最新汽車降價信息
2004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中國高官參加七國會議
海軍音樂劇《赤道雨》
你最喜愛大學校徽評選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