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最近社會各界就如何加速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的討論、評論很多,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其實,內外貿一體化問題并不是一個新課題。目前就企業的內外貿經營資格以及內外貿企業相互混業經營而言,企業內外貿經營一體化已有較大進展。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行政管理體制上,內外貿管理卻仍處于比較嚴重的分割狀態,以致造成了行政資源、市場資源的嚴重浪費和政府對企業服務的不到位。因此,內外貿一體化的關鍵在于解決內外貿管理的一體化問題。
加快內外貿一體化進程必須以科學的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要把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進出口在帶動國民經濟增長、保證就業、平衡國內市場供求、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積極推動內外貿企業的業務融合,加快培育內外貿一體化的主體;打破大宗商品內外貿分割的經營管理體制,促進市場的統一;加強各級政府的內外貿協調管理,促進內外貿一體化進程和協調發展。
一、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管理創新
要真正實現內外貿一體化,體制建設首當其沖,要著力統一內外貿管理機構,解決舊體制的遺留問題。從理論、體制、政策、主管機構、審批權限、企業經營范圍等諸多方面加快我國內外貿一體化的進程,是加入世貿組織后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新的商務部成立對于內外貿一體化進程僅僅是一個開始,一體化能到什么程度還要看一些問題如何解決。
要從體制上徹底解決內外貿一體化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不是商務部組建后一,兩年就可以馬上解決的。有些問題要隨著改革的深化,市場經濟進一步成熟才能解決,也就是說要水到渠成,不能急于求成。
在市場經濟體制成熟、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對內外貿實施的直接管理已經很弱,因此無論在歐美國家還是日本,基本上中央政府都不設立專司內外貿管理的職能部門,一般是由其主要綜合經濟部門(如美國的商務部、日本的經濟產業省、英國的貿工部、法國的經濟部)承擔相應職能,在這些部門中設立司職內外貿管理與促進事務的內設機構。這些國家不僅已經實現了內外貿管理的一體化,而且已經實現了工貿管理的一體化。
但是,在我國全國統一大市場尚未培育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全建立完善的現狀下,國家對內外貿,對流通服務業和商務服務業,顯然還需要有較強的政府管理,包括宏觀意義上的管理和為維護市場秩序而實施的較為直接的行政管理。由于傳統體制和經濟發展的原因,過去幾十年,我國對內外貿的管理基本上是分離和各成體系的,由此產生了有礙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完善和經濟協調發展的諸多問題。隨著形勢的發展,加速內外貿管理一體化的必要性越來越顯現出來。
商務部的組建模式接近于美國商務部的模式,但基于兩國的國情不同,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不同,目前的商務部顯然不可能起到美國商務部那樣的作用。目前我國商務部與美國商務部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美國商務部相當于集中了我國七八個部門的職能,包括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中國氣象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統計局等。其次,美國商務部主要是一個政策制定機關,除了出口控制以外,沒有太多的執法職能。第三,美國商務部內設的諸多局、辦,在美國的行政架構和行政程序下享有相當的獨立性,同時又能進行有效的協作,不像我國一些政府機關內部司局矛盾無法調和。第四,美國的聯邦體制使商務部可以在各地(并不是每個州)設立獨立的派出機構,不必依靠州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就能履行職能,保證了政策不被地方架空。
因此,機構改革與職能調整的關鍵不在于簡單模仿,而在于深層次的制度設計,以形成政府機構之間與政府機構內部有效的制約與合作機制,避免周期性的搖擺與動蕩。從目前我國的實際出發,我們認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的進程,在機構設置上應分兩步走。
遠期目標:我們應參考美國商務部目前的機構設置,實行面向全社會的大市場、大流通、大貿易的市場管理體制。在機構設置上,實現內貿、外貿、工商管理、物價、質量監督等合并。在管理方式上,可選擇中央與地方兩級管理與中央垂直領導兩種形式并存。
近期目標:商務部盡快整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主要綜合司局要內外貿一起抓,將內貿變為外貿的基礎、外貿變為內貿的延伸。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求機構設置必須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合理性、靈活性外,很多機構尚需在運轉中慢慢磨合調整,逐步地真正形成內外貿一體化。其次,在目前的機構設置不可能發生大的變化的情況下,商務部在做好內部機制統一的同時,還要注重與國務院各個部門的協調合作。商務部要主動牽頭,會同工商、質監等行政執法部門,統籌內外貿管理,制定涵蓋整個商貿流通領域的規劃,解決政出多門的問題。
二、抓緊我國流通業相關法制建設,依法治商,盡快制定內外貿、內外資統一的公平競爭的規章與法規政策。
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的進程應從流通的宏觀調控下手,通過規則的制定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解決外商投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等問題,至于具體的融合應由市場主導調節。目前體制改革還在進行中,特別是國內流通市場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現實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需要用新的法律和法規進行規范。例如當前超市和大賣場已經成為國內零售業的主要業態。在其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已出現了向供應商收費過多過濫、任意拖欠貨款、價格競爭過度等不規范問題。這一方面是由客觀市場環境決定的,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流通企業在工商關系中的主導地位日益突出,一些企業通過向供應商收取名目繁多的合同外費用,將經營風險轉嫁到供應商身上,而供應商實力弱、風險防范意識差。另一方面,這也反映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嚴重滯后。在零售市場已經開放的情況下,企業間的收費、結算屬于市場交易行為,不能單純用行政手段進行干預。從世界范圍看,規制企業濫用優勢地位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是各國反壟斷法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目前我國市場的整治和規范急需要法律的力量,應盡快出臺《反壟斷法》,加緊修改1993年12月施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簡而言之,商務部的主要精力應放在制定法規,監管市場上,制定統一的法律政策,保證市場競爭的公平性,造就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流通管理體制不順的情況下,要想加強立法的力度和有效實施,只有兩種解決的途徑:一是國家商務主管部門在立法時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使立法更具可操作性;二是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在落實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時進一步加強與其他部門的配合與協商,努力作好流通管理工作。
調控市場是商務部主要的職能之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不能總是習慣于用行政的手段調節市場,而應通過法律法規調控市場。在這方面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一些國家的做法值得借鑒。比如在調整內外資企業的關系上,國外通常的做法是,當外資企業處于有利的位置時,出臺一部法律支持一下內資企業,當外資企業競爭不過內資企業時,通過調查,再出臺一部法律,支持一下外資企業,綜合平衡。另外,今后商務部也不能再簡單地依靠商品調撥來調控市場,而是應通過法規進行調控。
三、加快內外貿一體化進程,通過市場的力量促進內外資源合理配置,內外貿市場相互補充,實現協調發展。
我國是資源短缺的國家,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嚴重不足,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通過市場的力量促進內外資源的合理配置。但是由于我們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形成了越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越是資源性短缺的產品,就越不開放,市場發育越不成熟。一般來說,在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是內外資源合理配置的最有利的手段。因此,目前當務之急是國家應該放開大宗商品,特別是資源性短缺產品的壟斷,精心培育市場。例如石油是目前國內壟斷性最強的商品,同時也是市場發育最差的產品。在利用國內國外兩個資源上主要依靠行政的手段,依靠計劃經濟那一套做法,結果形成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越高我們進口越多,價格下跌反而減少進口的怪現象,經濟上給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同時也阻礙了國內石油市場的發育。更為嚴重的是,國內一年近3億噸的石油消費,這樣巨大的市場容量,還行不成國內自己的石油產品價格,反而受國際石油價格的左右,承受價格波動的風險。因此,不少有識之士提出,在石油對外依存度日益增加的今天,中國石油安全的最大風險不是供給不足,而是市場化的價格風險。影響國際油價的最根本因素則是西方大國和國際大資本對油價的操縱。為了維護自身的石油價格安全,中國面臨著兩大挑戰:首先是如何透過參與國際市場上的石油期貨交易,將石油進口成本控制在較低水平。其次則是透過參與并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形成機制,在未來的國際石油交易中為自己爭取更加有利的位置。通過石油這一案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機制欠缺,競爭不完全,市場發育不成熟就不可能實現國內國外資源的有機結合,內外貿一體化將成為一句空話。
四、深化流通企業改革,培育流通領域大公司大集團,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流通產業,是加速內外貿一體化進程的有效途徑。
最近若干年我國流通產業的發展證明,大型流通企業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在中國流通流域的發展要求,將成為帶動流通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骨干力量。要構建中國的大流通體系,必須培育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流通企業,發展我們國家自己的“商業航母”。
目前中國已經產生了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大型流通企業,全國共有98家流通企業上市發行股票,年銷售額超過百億元的商業和物資流通企業超過20個。中國的大中城市,尤其是東部城市流通業大部分為連鎖經營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便利店等現代化多種業態所覆蓋。但是從整體來說,我們國家的流通業還是比較落后的,流通企業規模比較小,實力也不強。據統計,中小流通企業約占全國流通企業總數的99%以上,實現銷售額約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0%左右。相比之下,位居全球500強之首的沃爾瑪,2002年銷售額占美國當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7.6%,相當于我們國家當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50%。2003年我國的第一大店上海百聯的銷售額僅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同時,目前我國流通業的現代化水平也十分落后,流通企業中基本實現電子商務的只有6.8%。
美國“沃爾瑪”現象向人們昭示:憑借強大的信息技術和現代流通方式,超大型的流通企業可以在經濟全球化的廣闊領域,起到引領生產、調整結構、配置資源、促進消費、抵御風險的作用。在美國“沃爾瑪”看來,它的市場早已沒有了國界的障礙,內外貿已經完全融合在一起了。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培養我們自己的商業航母呢?答案只有一個:走開放的道路。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哪個領域開放的早,開放的徹底,哪個領域的競爭力就強,就能走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我國家電業的興起壯大就是有力的證明。
為了承諾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條件,今年年底,我國的分銷體系將對外商全面開放,外商除了省會城市外,可以長驅直入,可以到二級城市,甚至到鄉一級。這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首先這是經濟全球化、貿易投資自由化的必然趨勢。其次,外商的進入未必會沖擊中國的市場。實踐證明,已進入中國的外資商業企業90%至95%是賣國內產品,帶動了全球采購、全球配送和外貿出口。2003年沃爾瑪采購中國的商品出口150億美元,比中國企業自己走出去更有優勢。第三,讓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這些外資商業進來,是為了向他們學習。這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不僅引進了外資,還引進了經營理念、營銷手段和企業文化。
目前中國以產權改革、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等為主要內容的流通現代化進程已經全面啟動。流通現代化的普遍實施,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憑借流通創新來全面提升國民經濟運行速度、結構、質量、效率和綜合競爭力的新階段?梢灶A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今后商業資本運營將在外商、國資、國內民營企業之間展開,混合經濟將會促進流通產業資源的重新配置,中國商貿流通業的市場集中度將明顯提高。外資進入中國流通業將全線提速,外資企業對部分國有商業企業的兼并活動將頻繁進行。隨著內外貿一體化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延伸,國內的內外貿企業將出現新的合資形式。所有這些為實現國家培育大型流通企業集團的目標準備了客觀的市場條件。我國培育大型流通企業集團的目標是:在5年至8年的時間內,培育出15至20家在國內領先、初步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流通企業,使其銷售規模、盈利能力、網絡控制能力大大高于國內同行業平均水平,部分企業達到或接近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使這些企業在中國流通產業產生龍頭帶動作用。
五、發揮同業商協會和中介組織的作用,推進內外貿業務的融合與滲透。
要進一步加強中介服務機構建設,按照市場化原則改革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在行業協調、應對國外貿易限制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加快觀念和職能轉變,實現政社分開,積極創造有利于行業組織成長的體制環境,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的角色定位,使行業協會成為真正的社團法人,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針對當前行業協會普遍存在的“二政府”現象,加大對現有協會的改造力度,加強行業協會的自身建設,健全協會的機構建設和運行機制,按市場化原則規范和發展流通領域的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使之真正成為全體會員利益和行業利益的代表,發揮它們在參與政策制訂、信息交流、價格協調、資質認定、專業培訓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促進流通業行業自律和經營規范。
作者:沈丹陽 博士 (商務部 研究院 副院長)
李永江 研究員(商務部 研究院 國際市場研究部 主任)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