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到29日,世界自我藥療產業第六次亞太會議將在中國北京舉辦。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回歸”,因為世界自我藥療的起源地在中國,而遍嘗百草的神醫扁鵲是自我藥療的老祖宗。如此天時地利,使會議主辦者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對本次自我藥療大會可能產生的影響十分樂觀。然而,隨著會期臨近,“海外熱、國內冷”的報名情況卻讓大會中國組委會有些尷尬,“百姓關注,廠家觀望”,讓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多少有點心急上火。OTC市場表現旺盛活力
自我藥療,是指人們使用非處方藥(OTC)與保健品預防和治療一些適合自我診斷的輕微疾病,保持健康狀態的一種自我保健方式。做為一個概念,自我藥療對中國大多數人是陌生的,其實,這種保健的方法早已進入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如今,“大病去醫院,小病去藥店”的健康理念正日益得到人們的認同,也成為了世界性的潮流。世界知名OTC市場調查公司尼科拉斯豪公司(NHC)的最新數據印證了這種趨勢,據該公司統計,除日本、韓國外,目前世界各國OTC市場普遍強勢增長,2003年,在扣除日本、韓國負增長影響后,全球OTC市場增長率仍達到3.8%,銷售額高達630億美元,預計2004年可增至650億美元。
有資料顯示,中國是全球OTC市場最大的亮點。2003年,中國OTC市場增長率為11%,OTC市場銷售額達到36億美元,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5.7%,位居北美、西歐和日本之后,成為世界第四大OTC市場。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994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年保健支出僅為82.9元,到2003年,這個數字變成了476元,遠高于同期我國GDP的增長水平。國內外經濟專家普遍預測,未來幾年,中國GDP將保持每年8%至9%的增長速度,這為醫療保健消費的增長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大病去醫院,小病去藥店
隨著我國處方藥管理的日趨規范、嚴格,中國自我藥療領域的潛力開始被主動發掘。日前,一項由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委托上海致聯市場研究公司完成的“中國城市消費者自我藥療行為研究”的統計結果顯示,2004年,中國城市消費者對非處方藥的認知率已經達到45%,比上年的32%提高了13個百分點,而在人口超過300萬的一類城市,這個比率則高達56.4%。可以說,非處方藥的概念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普通人群越來越認可和采取自我藥療的保健方式。
據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會長張鶴鏞介紹,時下,當發生不適癥狀時,有四成人會通過自我藥療解決問題,特別是感冒和皮膚不適,選擇自己購藥治療的超過80%,而1999年用自我藥療對治感冒的比例只有52%。目前,遇到身體不適,人們最常用的方式是根據自經驗自我判斷疾病,這個比例高達78%。可以肯定地說,自我藥療行為正在成為城鎮居民判斷和治療輕微疾病和不適的首選形式。
另外,調查還顯示,在過去一年里,超過半數被訪者采取了保健行為,其中包括服用健康產品(OTC和保健品)。百姓關注,廠家觀望
2000年1月1日,我國正式實行藥品分類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說,給OTC市場和自我藥療發展提供了機遇。據張鶴鏞會長介紹,中國正在成為世界自我藥療產業關注的焦點,這也促使代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OTC及保健品生產、分銷企業的世界自我藥療產業協會首次將亞太地區大會選址中國。
張鶴鏞會長告訴記者,舉辦這次國際會議就是要為世界OTC及保健品領域同行們提供一個全球化的視野和深入溝通的機會,讓中國企業能夠超越國界,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特別是促進我國具有特色和優勢的中醫藥的現代化與國際化。然而,令會議組織者頭疼的是,面對如此有意義的國際競合舞臺,國內醫藥企業卻不那么買帳。目前,為數不多的國內注冊參會者也主要是合資企業和連鎖藥店的代表,而最該受益的中藥廠家、保健品廠家則鮮有身影。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藥企面臨GMP認證、招標采購、銷售限制等諸多壓力,解決企業生存才是首要任務,舉辦這次大會說穿了還是想“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會議探討的內容,缺少對企業有直接吸引力的賣點,交了不低的參會費,換不來看得見的實際利益,企業憑什么出手?當然,世界范圍自我藥療的氛圍已經形成,從長遠看,這種日益成熟的氛圍對國內醫藥企業開拓OTC市場意義不能小覷,但是,國內醫藥企業綜合實力不強,現實壓力過大,以及自我藥療知識傳播不夠廣泛,必然地造成了“外熱內冷”的尷尬局面。(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