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9月16日,價值數十億元價廉物美的溫州鞋,僅僅因為每雙比當地鞋便宜3歐元,在“歐洲鞋都西班牙埃爾切被某些歹徒付之一炬。隨后連續出現來自當地鞋廠或鞋商的暴力威脅,或針對華商的游行。雖然經我國政府向西班牙政府嚴正交涉,中國鞋商已受到西班牙警方和我國使館保護;雖然西班牙普通居民也不齒于這種行為并歡迎價廉物美的中國鞋;但對這種激烈事件,如同資本主義早期搗毀機器的現象不能簡單地解釋為少數個人孤立或偶然的犯罪一樣,必須進一步找出它的社會經濟根源,并從根本上制定應對戰略,確保我國產品出口的
穩定增長并跨上更高臺階。
制鞋工業在歐盟屬于夕陽工業。歐盟的統計是將制鞋業和皮革加工一起列入紡織工業。從1991年到2001年,歐盟紡織工業增加值只增長了5%,而同期整個歐盟制造業增長了51%。結果,它在后者的比重從6.3%下降到4.5%,其中制鞋只占0.6%。這10年中,紡織工業生產率提高了32%,因此就業減少了28%,即100萬人左右。此前80年代也大約減少了這么多。2001年只剩下325萬。西班牙是歐盟僅次于意大利的第二大制鞋國。2001年皮革加工增加值(其中制鞋約占三分之二)約13.7億歐元,占歐盟10%左右;就業6.6萬人,占11.2%。它的平均生產率低于歐盟平均水平。從業人員年均工資約1.5萬歐元(約合15萬元人民幣),競爭力當然遠遜于溫州。據業界分析,溫州鞋競爭形勢如再持續5年,西班牙整個鞋類銷售渠道勢必重新洗牌,西班牙鞋很可能被趕出西班牙。他們當然不能容忍這種前景。
埃爾切事件使人很容易回想到6月17日世界47家紡織品服裝協會負責人的布魯塞爾聚會和7月21日美國各紡織品服裝協會和工會的華盛頓集會。他們的矛頭都是對準后配額時代的中國。所不同的是沒有放火,而是揚言要把美國每一個紡織工人政治化。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產品價廉物美的強大競爭力引起了相當一些國家同行的恐慌。他們拼命游說,危言聳聽,把中國妖魔化。而我們不少企業往往只注意埋頭開拓市場,滿足于銷售額的猛增,不知禍之將至。這是很危險的。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產品特別是鞋類這樣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歐美市場的跨越式擴張,面臨著三重矛盾交織,而且很可能日益加劇。一是同進口國同類產業的矛盾。過去30年來,西班牙的鞋都就業減少了30%。如前所說,這是生產率提高的結果,但制鞋業不這么看,他們歸咎于來自中國的進口。西班牙僅是歐盟鞋業的一部分。更大的是意大利。這個昔日的世界皮鞋王國,今年1-5月該行業就業就減少了6000人。歸咎于中國是遲早的事。必須充分估計到,他們同我國產品的摩擦將是長期的、復雜的。
二是同進口國政府的矛盾。不要以為,西班牙政府在埃爾切事件中站在中國鞋一邊。它們只是保護外國人的安全,處理違法暴力攻擊。歸根結蒂還要為自己的選民服務。不難發現,整個事件前前后后,西班牙政府并沒有說過贊揚中國鞋的話。政府要做的是貿易手段和行政手段。根據歐盟相關法律,當本國某一產業因進口顯著增長導致產量下降、失業增加時,可以采取臨時限制。或者當地業界提出反傾銷指控,政府進行調查。一旦發生,由于歐盟不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裁定依據就要根據第三國的類似產品,對我非常不公。這類案例越來越多,且同美國類似。我國彩電被裁定傾銷,直接原因也是對美出口增長太快。還應看到,歐盟正在強化SA8000的社會責任標準和環境標準,進入市場的門檻很可能越來越高。
三是同歐盟周邊地區供應鏈的矛盾。歐盟面對紡織品、服裝、皮革、制鞋等夕陽工業的衰落,并沒有袖手旁觀。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大力推進技術革新,特別是面料和設計革新;扶持勞動力密集地區的相關產業,提供優惠貸款等,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此基礎上,更重要的是整合供應鏈,以設計、銷售帶動加工供應商的組合。特別是注重加大從歐盟10個新成員國的供應。這10個國家也是制鞋業的潛在競爭對手。他們年工資成本在3000-5000歐元左右,顯著低于西班牙、意大利,同我國產品更接近。但他們在歐盟本土,沒有障礙,且商業習慣和文化相同。這是歐盟自己的供應鏈,也是同我們的矛盾敏感點。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產品強大的成本競爭力,引起了歐盟、美國、俄羅斯等相當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保護主義回潮。我們當然應該繼續發揮我國這一強勢,爭取出口的持續較快增長。但另一方面,所有這些形勢表明,低價、低檔的出口競爭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風險,而且畢竟是過渡性的,接下來可能被成本更低的供應國取代。這一模式已經快要走到盡頭。為了保障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的可持續性,必須研究確定新的戰略,走技術進步和高檔化道路,走海外投資和雙贏道路。
首先,政府應當進一步起到保護我國企業和產品在國際市場合理競爭的權益,更加有效地同對方政府合作,幫助它們引導夕陽產業的結構調整。同攻擊我國商人和產品的事端堅決斗爭,同阻礙我國產品正常銷售的貿易保護行動進行有力交涉。
第二,我國經銷同一市場的企業,應該更有效地組織起來,建立行會、協會。一方面代表和維護成員合法權益,成為東道國的一個利益集團。另方面進行有力的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
第三,積極同東道國夕陽工業合作。一種做法是收購當地經營不善的企業,同國內總部進行總體資金和銷售運作,盤活它的過高成本,保留它的原有就業;同時利用它現成的經銷渠道,擴張自己。上海海欣集團曾整體收購美國格利奴集團紡織分部,只換了總裁,其余留任,全盤接受了它的銷售渠道、46個品牌和兩個面料廠。紐約一些制衣廠也同上海、福建企業合作。前者負責設計,后者加工,急的定單又由前者生產,銷售渠道共用,結果雙方滿意。因此,應當積極探討方式靈活的雙贏之路。
第四,考慮在歐盟、美國及它們供應鏈地區建廠。例如歐盟新成員國。80年代初日本汽車曾使美國汽車工業焦頭爛額,雙方貿易摩擦非常尖銳。后來日本采取在美國投資設廠的戰略,而且逐步同福特、通用聯手。例如豐田、本田、日產品牌的一些車,實際是福特、通用生產的。結果雙方摩擦得到比較好的解決,日本汽車企業則變得更加強大。豐田車已成為北美市場銷量最大的單一品牌,其銷量甚至超過了日本本土。這應當是我國企業的可取戰略。當然,投資海外,在當地市場立足,有一整套法律、慣例,必須做到完全本土化。這需要另外專門討論。
第五,走高檔化道路。海爾在美國基本上沒有靠低成本的低價競爭。相反,它在美國市場開發并銷售的三種酒冷柜,價格顯著高出當地產品的平均水平。銷量則占前三名,并成為美國權威專業雜志的封面產品。我國的鞋也好,服裝也好,家電也好,應當瞄準先進技術、面料、設計和制造工藝,全面提升自己的檔次,同當地產品主要不是進行價格競爭,而是整個優質的競爭。
第六,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參與當地相關行業協會,同當地企業、政府官員、律師業、會計師行、媒體、學校建立全面合作關系,成為當地社會一員。這不僅有利于加強溝通,避免或減少矛盾,而且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真正國際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