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家電產業已經進入貿易摩擦的高發期。土耳其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指控;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國計劃對中國家電產品進行進口限制,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中國的家電產品開始顯露出警惕性的貿易情緒。
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國制造”與國外相同產業間的直接競爭增多,招致當地產業打擊的誘因增多。而我們的家電產業內部缺乏有效的行業自律,貿易秩序混亂也往往導致摩
擦升級。
中國角色的轉變使其他成員對中國原有的單邊設限如關稅、配額、許可證等舊有貿易限制手段的作用弱化,而新型的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手段被廣泛應用。此外,世貿組織成員在我國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時,反傾銷案件發起國可任意選擇某一替代國商品的成本數據計算正常價值,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我國企業自身的數據,這樣往往導致“傾銷幅度”被高估。這種非市場經濟待遇對我國家電出口企業的有效應訴形成很大障礙。“替代國”做法的隨意性也給了進口國相關產業取勝的機會,中國彩電在美被指反傾銷的貿易糾紛歷程就是最有利的佐證。因此,中國相關政府部門與家電產業要做好長期準備,以應對更高難度的貿易摩擦。
完全靠企業是難以取消對中國家電產品的貿易歧視的。政府必須在今后的全球多邊貿易談判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并建立有利于中國出口貿易的,更加自由、穩定的全球貿易機制,為家電產品出口提供廣泛的政府支持。
產業結構的雷同使我們的產品與許多國家當地產業發生沖突,也是造成貿易糾紛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國家電產業結構的調整應該成為長久課題,怎樣把自己的產業放在全球大背景下去調整顯得意義重大。這一點單靠產業是不行的,需要政府投放能快速改變生產要素質量的宏觀誘因。
與產業結構調整相伴隨的應該是投資方式的變化。一個產業的成長光靠出口是不行的,全球化實際上是投資的全球化,而不僅僅是在中國投資然后通過中國出口。隨著中國家電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中國家電品牌可以在全球重點市場進行當地化的投資,這樣可以緩解與當地政府、產業的關系,從而把出口變成當地的國內貿易。
中國家電產業在應對貿易摩擦方面還缺乏足夠的經驗,在很多的貿易糾紛案件上往往選擇沉默,這是錯誤的。對中國家電產業來說,應對貿易摩擦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程,政府與產業應該加強互動,遵循WTO規則,健全貿易救濟措施和安全保障體系,合理、科學地保護中國的家電產業。(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羅清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