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
繼今年7月國家正式批準廣東嶺澳核電廠二期兩臺100萬千瓦核電機組項目后,記者昨日獲悉,近日廣東陽江核電站審批程序也取得突破,有望在近期開工建設。與此同時,廣東第四座核電站的選址工作也正在進行。
據悉,陽江核電站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或更大容量的核電機組,分兩到三期建設。預計2006年開工,一期兩臺機組于2012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
核電建設迎來大好機遇
日前,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明確了核電“遠景規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600萬千瓦。這個規劃意味著,從2004年起中國每年將至少批準建設兩個百萬級核電機組,意味著中國今后16年每年都要建一座“大亞灣”。
對于中國未來核電站的布局,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華祝在9月初的有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的核電建設地點主要考慮東南沿海省份,特別是遠離一次性能源且經濟發達地區。而從國務院近期批準的項目中,也可看出沿海核電布局之勢:浙江三門、廣東嶺澳擴建項目,各建設兩臺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廣東陽江項目和浙江秦山二期擴建項目也提上議事日程。
國家的核電布局戰略,給廣東帶來了發展核電的大好機遇。嶺澳核電站二期將新建兩臺百萬千瓦機組;陽江核電站,是廣東核電投資的第三個獨立商用核電站,將建6個核反應堆,一期先啟動兩臺機組建設。加上大亞灣與嶺澳核電站原有的4個核反應堆,到2012年左右,廣東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00萬千瓦。
有電力專家認為,廣東沿海有豐裕空間建設新的核電基地,取之不盡的海水也為反應堆冷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從廣東自身能源格局來看,加快核電建設也是刻不容緩。自2001年以來,廣東連續三年電力供應偏緊。對煤和石油極度依賴外部輸入,同時,廣東酸雨覆蓋面目前約為70%,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約40億元。從環保和經濟的角度看,核電這樣的清潔能源對優化廣東電源結構舉足輕重。廣東電源建設總體規劃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核電和天然氣電廠。
國產化提升核電的競爭力
造價太高是影響核電發展的因素之一,該如何看待核電的競爭力呢?對此,電力專家算了一筆賬,在運行費相同的前提下,每千瓦時核電的建設成本是火電的兩倍多,而生產期的燃料成本可以控制在火電的1/2以內,兩下相抵,總成本相差并不多。而且火電成本中還要增加15%的脫硫費用,相比之下,核電的經濟性越來越突出。在核電大國中,如法國、美國、日本,核電成本并不比火電高很多,兩者之比接近1。
如何將核電成本降下來?自主化、國產化是中國發展核電的宗旨。我國核電建設實行“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引進技術,推進自主化”的方針。已經批準的嶺澳二期工程和正在報批的秦山二期擴建工程,自主化、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另外陽江、秦山二期兩個項目將更多地進行國際合作,通過國際招標,采用更先進的技術建造,在建造過程中逐步實現本地化、國產化。
據廣東核電集團有關人士介紹,嶺澳核電站(二期)將采用嶺澳核電站(一期)“翻版加改進”的技術方案;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按照國際標準,大力推進核電自主化、國產化,1號機組國產化率不低于50%,2號機組國產化率不低于70%;上網電價與當地脫硫火電相比有競爭力;全面實現工程“安全、質量、進度、投資、技術、環境”六大控制,掌握改進型第二代堆型的工程設計和設備制造技術,為第三代核電技術自主化打下基礎。
目前,陽江核電站已被國務院列為第三代核電技術自主化依托工程。
本報記者 陳韓暉(來源: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