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飆升考驗中國經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9日 11:16 證券時報 | |||||||||
近期,國際油價持續飆升。27日,紐約市場國際原油期貨收盤后的電子交易價已經突破50美元每桶,再次創出新高。如果石油價格繼續上行,將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巨大影響。 從歷史上看,全球石油從1973年至今共經歷三次危機,都和戰爭有關,主要為OPEC國家聯手限產,造成短期供應短缺,而石油的儲量及開采能力都是供大于求的。所以,后來油價又慢慢跌下來。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20年中,無論石油價格怎樣波動,石油總的需求量總是在增長。有資料顯示,石油需求從1972年的平均每天5300萬桶到2002年的7730萬桶,年復合增長為1.26%。而石油供給從1972年的平均每天5400萬桶到2002年的7660萬桶,年復合增長為1.17%。即使在1973-1974年石油從3美元漲到12美元的時候,原油的消耗量也沒有減少,這說明原油的消耗是剛性的,不容易取得替代品。也就是說,當原油大幅上漲的時候,由于原油消費的無彈性,原油使用國只能無條件接受原油輸出國的財富剝削。1979年石油危機中的數據也可以得出類似的結論。 今年油價飆升中,就蘊藏了極大的基本面因素。經過上百年的開發后,全球已有35年沒有發現特大的油田儲量。目前的高產地區80%都是1972年以前發現的,現有的主產油田大多處于開采高峰期或者已經進入衰退期,如中國的大慶油田及英國的北海油田等。由于北海油田的老化,英國今年第一次從石油輸出國轉為石油輸入國。 數據顯示,全球的石油消費每年都在遞增,尤其是近幾年中國和印度兩個大國經濟高速發展后,石油的消費有加大跡象。預計2004年石油每年新增日消費量為200萬桶。而目前OPEC國家石油開采量已接近極限生產能力,目前只有沙特還有每天130萬桶剩余開采能力。如果伊拉克和俄羅斯政局穩定,石油的供應能力還可加大一點,但相比日益龐大的石油需求增量,似乎也作用不大。也就是說,全球石油第一次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供需矛盾。 伊朗石油部長曾說過,對我們產油國來說,石油上漲是我們利益的最大化。這一點對所有石油輸出國來說,顯然都是一致的。俄羅斯的尤科斯時間事件看似偶然,實是必然。俄羅斯外匯收入70%來自石油出口,對普京來說,通過各種方法提高油價,是對俄羅斯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即使沒有尤科斯事件,也有其他事件引起油價上漲。 經過26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開始轉變,全面進入重工業時代。預測中國2004年全年將進口原油達到1.2萬噸,折合約8.8億桶,2003年全年實現油價31美元。 假設2005年全球油價在每桶50美元以上,中國將為此多付出外匯167億美元,即1300多億人民幣。上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90年,當時中國還是石油出口國。2001年后,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這就迫使我們必須以全球化的觀點來看待中國經濟。 在過去的14年中,石油價格一直徘徊在15-30美元每桶的箱體里,中國還沒有經歷過石油危機,而所有的現代化國家都經歷過石油危機挑戰。對中國的成長的下一個制約因素,也許來自于第四次石油危機。 對于石油危機,我們必須提高警惕,但也不必恐慌。如果油價真的飆升至70美元每桶,并長期徘徊于這一位置后,按照經濟學的規律,更多的資本會去追逐石油開發或尋求石油替代品,以前一些不經濟的能源生產方式待油價高企的時候也會開始出現,例如煤轉油,中國最近和南非正在洽談準備投資煤轉油的生產方式。 我們相信,石油在漲到一定位置的時候,長時間看一定會有更多新能源出現。當年日本經歷石油危機后,痛定思痛,致力于產業轉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我們從長期看,這次宏觀調控,會給我們帶來中國生產力效率的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增強,我們對經歷困難后的中國經濟,長期依然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