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雜談
水皮是中共黨員,中共黨內生活講究民主集中制,原則上是少數服從多數;證券市場實行的是股份制,股份制講究的也是少數服從多數,不過和我們黨內生活不一樣的,這個少數和多數指的不是人數而是股數,在人數上往往是少數人決定多數人的命運,多數人為少數人的決定買單。
寶鋼股份要增發,決定是大股東把持的董事會作出的,大股東持有85%的國有股,從股數看占絕對控股地位,就是開股東大會,大股東的決定也就等于股東大會的決定。寶鋼股份要增發合不合理,是不是和國家宏觀調控對著干,是不是把被銀行收緊的間接融資轉移到了股市的直接融資,這些都值得商榷,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在市場如此低迷的前提下,280億的增發無疑對市場而言是雪上加霜,盡管寶鋼表示大股東參與增發,但是就是按40%的調整后融資方案,寶鋼也要從市場抽血近112億。這個血抽誰的,抽的是近20萬流通股股東的。
表面上看9月27日,在北京召開的寶鋼臨時股東大會并沒有違規的地方,因為涉及收購大股東的資產,因此大股東回避了相關的表決。參與表決的8000多萬流通股中有7000多萬流通股同意寶鋼的方案,贊成的比例高達87%,反對票只有600萬股,還都是新浪網和今日商報大眾證券周刊證券征集的網上委托,棄權的將近900萬股,占有效票數的11%還多。但是如果略作分析,我們就可以知道,這7000萬來自基金的贊成票十有八九和他們的控股股東在寶鋼增發中的承銷商地位有關,換句話講是沒有浮上水面的利益共同人,因此難怪寶鋼的股東大會要搬到主承銷商總部所在地的北京來開,難怪寶鋼艾寶俊會前已經有竹子在胸中。10∶10的配售比例,80%-85%的折讓,比較而言,寶鋼已經作了讓步,流通股股東不得不咽下這顆苦果。
寶鋼的流通股有18.7億股,流通股的股東有20萬,但是他們的命運卻由只掌握了4%的流通股的基金所掌控。為什么96%的流通股股東會放棄他們的權利?為什么他們不來參加股東大會,因為他們分散在全國各地,因為他們的人均持股量不過1萬股,因為他們會計算出席一趟股東大會的機會成本。那么,是不是因為他們的弱小就可以被忽略不計呢?
不可以。
這就是一個現實的投資利益保護問題。
水皮相信,如果寶鋼增發案再遲個數月出臺,那么等待寶鋼的命運必定是否決。
因為在寶鋼臨時股東大會前的一天,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若干規定中的重點就是完善社會公眾股股東對公司重大事項的表決制度,不僅要推行類別表決,而且更要求上市公司在召開股東大會的時候,充分利用現代通訊技術為股東提供互聯網等會議平臺,并按規定董事會、獨立董事和符合一定條件的股東可以向上市公司股東征集投票權,為社會公眾股股東參加大會提供便利途徑。
水皮認為,這份若干規定是管理層出臺的少數真正站在投資者角度制定的政策,亦是少數真正抓住了中國證券市場牛鼻子的政策,更是少數能把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口號落實到實處的政策。
可惜的是,這樣的求真務實的政策來得太晚了,和“國九條”相比,晚了整個半年,和2002年6月25日上海證交所主辦的投資者保護國際研討會相比整整晚了兩年。在上海的會上,當時的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在演講中說,國際證監會組織明確提出證監會的兩大目標,一是保持市場的透明、公正和效率,另一個是保護投資者,而在后者的認識上,我們還停留在統一認識、加深理解的過程中。周小川當時的解釋,現在看來都令人心酸:我國過去實行計劃經濟,認為只有物質生產才是為社會作貢獻,才算創造實際的財富,在這樣的認識下,就可能有人對證券投資是否像物質生產一樣創造價值存在懷疑,連帶的問題就是證券投資者為什么需要保護?
投資者為什么需要保護?因為他們是弱者。他們無論是信息還是知識都處于相對的不對稱狀態,他們盡管人數眾多、持股眾多,但是公司并不掌握在他們的手中,而控股股東無形之中又兼具內部人的角色,少數人的利益完全有可能超越多數人的利益甚至和多數人的利益發生沖突,寶鋼就是如此。
當然,類別表決并不是不受限制的,類別表決只適用于和公眾股利益相關的重大事項,比如再融資、重大資產重組、以股抵債、境外分拆等,制約的其實正是少數的特權和對多數的傷害。
我們期待網上表決或電話投票的系統能夠早日投入使用,屆時寶鋼、TCL之類的鬧劇就會自取其辱。早在上兩周的時候,水皮在證券無限周刊中就判斷,類別股東表決將是證監會可能推出的實質性利好,將真正起到“托”市的作用,因為類別股東表決的制度化還將消除近年困擾中國股市的一個最不確定的因素,這就是全流通。
證監會不是國資委、證監會代表的不應該是融資者的利益,而是投資者的利益。
(28C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