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哈啤套現資金 SAB助華潤啤酒加速收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6日 10:15 財經時報 | |
     華潤啤酒三年前開始實施的緩擴張戰略在合作方SAB套現后發生改變    3個月前的那場令人眼花繚亂的哈爾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哈啤0249,HK)股權爭奪戰,成了世界第二大釀造集團南非SABMille(簡稱“SAB”)的一場光榮撤退之役,僅僅用了一年時間,SAB就以哈啤的股權從競爭對手——世界第一大啤酒廠 商美國Anheuser-Busch Limited(簡稱“AB”)腰包里凈賺近8.66億港元。    雖然在東北失去了對哈啤的控制,但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不重要,更何況,在東北,SAB還有它更重要的合作伙伴華潤。SAB可以從東北騰出手來應付別的地區。而有了這8.66億港元,SAB與華的合資企業華潤雪花啤酒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雪花啤酒”)的擴張戰車再次提速。     9月15日,華潤啤酒正式宣布,以7100萬美元的收購代價,以及在完成收購之時將承擔的一筆債務,成功向澳洲獅王啤酒集團(Lion NathanLimited或“獅王”)收購其在中國啤酒業務的所有權益,包括其位于蘇州、常州和無錫的3家啤酒廠,合共516000千升生產能力。此項收購進一步令華潤啤酒占中國啤酒市場份額達12%,過去華東市場的啤酒競爭格局由此生變。     反向收購     這是華潤啤酒發動的第37次并購。     與同處于第一啤酒集團的青島啤酒(資訊 行情 論壇)和燕京啤酒(資訊 行情 論壇)相較,華潤啤酒是今年中國啤酒業中的收購明星。     在外資第二次進攻中國啤酒市場時,外資并購本土啤酒業幾乎成為一條業界的鐵律,無論是此前世界第六大啤酒廠蘇格蘭紐卡斯爾股份有限公司收購重慶啤酒(資訊 行情 論壇)(600132)19.51%股權,還是喜力啤酒收購金威啤酒等,概莫如此。     但華潤啤酒似乎逆道而行,反將外資啤酒收入囊中。     澳大利亞獅王啤酒集團1995年進入中國,當時入股成立無錫獅王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該公司總投資4300萬美元,注冊資本2250萬美元,其中獅王集團控股90%。與獅王集團合資后,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對原有設備的更新、擴容,公司從6萬噸啤酒年生產能力提升到年產12萬噸啤酒的生產能力,主要生產太湖水系列啤酒、萊克系列啤酒及卡爾黑啤,目前擁有蘇州、無錫和常州三家啤酒廠。     當燕京啤酒和英特布魯等國內外啤酒企業介入當地市場后,水土不服的獅王遭遇異常慘烈的市場競爭,無錫獅王太湖水啤酒公司不久就陷入虧損境地。據媒體披露,該公司在過去9年里虧損超過2億澳元,僅2003年10月至今年3月間,虧損就達700萬澳元。盡管獅王啤酒已有160多年歷史。     高額的虧損的結果是,獅王選擇退出。     此間,華潤啤酒亦在華東地區積極擴張。今年年初,華潤先后花巨資控股浙江龍頭啤酒企業錢江啤酒集團和安徽龍津啤酒集團,圖霸長三角地區啤酒市場。     SAB投桃報李     和進來的收購案例相若,華潤啤酒此番依然選擇了承債收購的方式。但具體獅王啤酒在中國大陸啤酒業務中究竟負債多少,華潤啤酒沒有進行披露。     分析人士表示,此筆收購的溢價率可能會高于之前的任何一次啤酒企業收購。之前,重慶啤酒將部分國有股轉讓給紐卡斯爾的溢價率為320%,當時已被稱為“天價”,而AB收購哈啤的溢價率也與之相仿。     不僅如此,在此次收購的半月前,華潤啤酒表示要投資6.8億元在東莞建新啤酒廠,設計產能30萬噸,打算在11月動工,2006年投產。     僅僅一個月左右時間,華潤啤酒便要砸出10多億元人民幣,而從收購沈陽雪花啤酒開始,華潤啤酒10年間所耗費的并購資金也不過區區40多億元。而實際上,近年華潤啤酒每年的贏利大約在2億元左右。實際上,自2001年底收購四川藍劍啤酒集團之后,華潤啤酒的并購開始緩步,進入所謂的整合期。     但時至今日,華潤啤酒突然出手大方,原因何在?     有分析指出,其直接動因來自華潤啤酒的股東之一SAB戰略轉變,華潤啤酒是由香港華潤創業有限公司(0291,HK)和SABMiller共同出資組建的一家啤酒生產和經營企業(其中華創持有51%,SAB持有49%),旗下擁有雪花等30多個啤酒品牌。但SAB在與華潤合作的同時,一直在自尋發展道路,并在2003年開始獨自染指哈啤。     一年之后SAB被AB從哈啤擊退。但事實上在今年5、6月間發生的哈啤股權爭奪戰中,SAB卻成為最大的贏家之一。競購者AB在6月2日開出了5.58港元/股的要約收購價格,哈啤原第一大股東SAB見好就收,宣布撤回以4.3港元/股收購哈啤的建議,將持有的29.6%股權悉數出手。2003年6月,SAB以2.29港元/股吃進這筆股權,一年間,SAB從競爭對手AB腰包里凈賺接近8.66億港元。     從中國市場上賺取的這筆意外之財投入拓展其在華啤酒業務,這成為當時眾多專家的一種猜測,而僅僅兩三個月后,華潤啤酒的連番動作是一個最好的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