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攻關課題組數據顯示,目前輕度癡呆患者的就診率僅為14%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癡呆癥日”。據“九五”攻關課題組數據顯示:在中國,老年性癡呆癥的發病率65歲以上是4.8%,75歲以上是11.5%,到了85歲以上要高于30%.相對如此高的發病率,就診率卻很低。目前輕度癡呆患者的就診率僅為14%,而中度和重度患者的就診率是25%和34%。
中國阿爾茨海默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王蔭華教授介紹,由于老百姓對老年性癡呆癥的認識不足,往往未能及早發現其各種苗頭,導致目前我國老年性癡呆患者的就診率較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屬無法接受“癡呆”,延誤了就醫;更多的則是家人缺乏對初期癥狀的認識,誤認為是正常的衰老,導致耽誤了及早發現。
老來糊涂并不正常
老李和家人一起吃飯,孫女突然說:“爺爺怎么把蝦肉扔了?”家人看到老李的碗里盛著一碗剝下來的蝦皮,垃圾桶里躺著數只剝好的大蝦。老李說自己真是老糊涂了。老李的兒女也認為,糊里糊涂的事情在老李這樣的年紀太常見了。
一年后的某天老李出門去買油條,之后卻怎么也想不起回家的路了。幸好鄰居看見拎著油條站在馬路邊發呆的老李,才把他送回了家。家人發現了事情的嚴重性,送老李去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老李患上了老年癡呆癥。
北京醫院神經內科許賢豪教授介紹,老年癡呆癥是一種漸進性的大腦退化疾病,患有老年癡呆癥的人大腦嚴重萎縮,神經細胞受損。
此病早期表現為“糊涂”,記憶力衰退,忘記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難以和別人交流。假如任由病情繼續發展下去,病情后期完全呈現癡呆狀態,精神萎靡,行動遲鈍,生活不能自理,給家人帶來極大的痛苦。
癡呆信號早發現
老年癡呆的早期征兆通常表現為健忘、記憶力減退和情緒的變化。比如生活中丟三拉四現象嚴重,購物不會算賬或算錯賬,叫不出熟人的名字,尤其是對近期發生的事情常常會記不起來,甚至早晨說的話到了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凈。
情感上的改變可表現為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社交活動減少,語調變化減少,情感反應減弱。有些老年人出現抑郁癥狀,如情感淡漠、體重減輕、睡眠紊亂。
許教授提醒,早發現早治療對戰勝老年癡呆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老李的家人在最初發現老李有些糊涂時就能去醫院檢查診治,他的病情就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
如果發現老年性癡呆的早期癥狀60周歲以上的老人,特別是有遺傳病史的老人,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
老年癡呆重在預防
確診為老年癡呆癥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的治療。據了解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尚處于積極研制階段,出現有效的老年癡呆癥藥物為期不遠。許賢豪教授說,除了藥物治療,患者家屬的配合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家人經常與老人進行情感的交流,陪老人談心、出去散步、活動,幫助其擺脫心理的抑郁。這樣可延緩病情發展,讓患者恢復部分功能,輕者有希望恢復健康。
下面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在中年時期就應做到:
堅持鍛煉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以量不大的為好。比如每天練練太極拳、慢跑、散步等都可以。
多動腦子練習書法、樂器,學習外語。平時多讀書、看報、看新聞,讓自己的大腦每天都能接受新鮮信息的刺激。這些對預防老年性癡呆都是很有效的。
心情愉快保持精神愉快的秘訣是與人交流,家屬在這方面尤其要引起重視。
平時多與老年人談天、溝通。
合理營養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較弱,因此在飲食上要多吃易于消化又富于營養的食物。每天都要保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只有這樣才能給大腦運轉提供所需的營養。少食鹽,避免高血壓引起腦血管硬化。不抽煙,少飲酒,煙中的有毒物質和酒中的甲醛會損害腦細胞。
文/于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