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非國有建筑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政策建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1日 14: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近年來,浙江非國有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所有制結構、資質結構、行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企業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非國有建筑業已成為浙江建筑業的主體力量。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浙江非國有建筑業的比重相當高,主要經濟指標的非國有比重已達90%左右,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0-30個百分點。與1999年比較,2003年主要經濟指標翻了一翻多。非國有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帶動了浙江整個建筑業的快速發展。     一、浙江非國有建筑業發展特點     近年來,我省非國有建筑業的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企業規模擴張顯著,經濟效益成果豐碩,總體實力提升明顯。2003年非國有建筑業總產值2760.8億元、建筑業增加值572.0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60.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1.2%、41.3%、41.5%,取得了生產、效益同步快速增長的喜人景象。與1999年比較,三項指標都翻了一翻多,分別增長2.1倍、1.9倍、2.5倍。非國有建筑業的發展有以下幾個明顯變化。     1、股份制、私營成為非國有建筑業的主要形式。隨著企業改制進程的加快,非國有建筑企業中各種注冊類型企業的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股份制公司、私營企業增長迅猛,比重明顯上升,集體企業大幅度減少。2003年非國有建筑業中股份有限及有限責任公司達1200家,私營企業1659家,分別比1999年增加436和969家,占全省非國有企業的比重分別達37.1%和51.4%,分別比1999年提高12.9和29.5個百分點。而一直占據半壁江山的集體建筑企業,個數減少了1106家,比重下降了35.2個百分點,其他內資企業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從而股份制公司、私營企業逐漸成為非國有建筑企業的主要形式。     從各類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分析,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在全省非國有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2003年股份制建筑企業完成產值、實現利潤、總資產三項指標占全省非國有建筑企業比重均在60%左右(詳見表1),取代了1999年集體企業占據半壁江山的地位。2003年非國有中股份制建筑企業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占全省非國有企業的比重比集體企業高50個百分點左右,比私營企業高30個百分點左右,充分體現了股份制企業的活力和生命力。私營建筑企業占全省非國有企業比重快速上升,2003年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占全省非國有比重均在25%左右,超過集體企業18個百分點。     表1 2003年浙江非國有建筑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及構成 建筑業產值 利潤總額 資產合計 合計 比重 合計 比重 合計 比重 (億) (%) (億) (%) (億) (%) 全部非國有總計 2760.8 100 77.2 100 1543.9 100 集體企業 166.2 6.0 4.6 6.0 126.6 8.2 股份有限及有限責任公司 1715.0 62.1 49.3 63.9 890.2 57.7 私營企業 748.7 27.1 18.7 24.2 452.1 29.3 股份合作及其他內資企業 110.3 4.0 3.9 5.0 60.7 3.9 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 20.6 0.8 0.7 0.9 14.3 0.9     2、超億元企業是非國有建筑業的中堅力量。建筑業總產值超億元非國有建筑企業是我省建筑業的骨干力量,特別是產值超三十億乃至五十億的企業更是建筑企業的龍頭。2003年非國有建筑企業超億元企業已達563家,其中產值超十億的企業50家,比上年分別增加了217和36家,并產生了2家產值五十億、3家產值四十億、5家產值三十億的企業。在全省全部建筑企業按建筑業產值排位中居第一位的廣廈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53.7億元)、第二位的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50.7億元)、第三位的龍元建設(資訊 行情 論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48.6億元)均為非國有企業。     表2 1999-2003年產值超億元非國有建筑企業情況     單位:億元 年份 企業數(家) 平均人數(萬人) 資產合計 建筑業增加值 建筑業產值 1999 203 55.11 259.1 104.5 499.2 2000 263 71.61 380.4 148.4 700.6 2001 346 93.28 548.5 205.5 974.1 2002 402 110.60 687.4 274.3 1406.9 2003 563 158.3 1062.4 438.9 2209.5     與1999年相比,建筑業總產值超億元非國有建筑企業2003年資產合計增長3.1倍,建筑業增加值增長3.2倍,建筑業總產值增長3.4倍,人數增長1.9倍,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每一年都上一個臺階(詳見表2),超億元企業的整體規模五年翻了2翻。特別是位于我省非國有建筑企業前十位的廣廈、中天、龍元、中成、寶業、耀江、舜杰、五洋、中達、東方等建筑集團公司,其產值、利潤均占全省非國有建筑企業總額的十分之一強,發揮了龍頭骨干企業的作用。     3、“建筑之鄉”是非國有建筑企業的集聚地。八個“建筑之鄉”中非國有建筑企業完成產值的比重高達99%。2003年八個“建筑之鄉”(東陽、上虞、紹興、象山、諸暨、蕭山、溫嶺、嵊州)各項經濟指標穩健增長,完成建筑業產值1277.5億元、其中出省完成產值687.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0.7%和43.5%;利潤總額、建筑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42.3%和37.4%。與1999年比較,產值增長1.7倍、利稅總額增長2.0倍(詳見表3)。2003年八個“建筑之鄉”的建筑業產值、利稅和出省施工產值分別占到全省的40.8%、42.0%、68.2%,其中上虞市、紹興縣兩個“建筑之鄉”建筑業產值超過200億,東陽市、蕭山市、諸暨市、象山縣等四個“建筑之鄉”建筑業產值超過150億。“建筑之鄉”外向型比重高,除蕭山市外,七個“建筑之鄉”出省完成建筑業產值占當年完成產值的47%以上,最高的上虞市達73.1%。     表3 1999-2003年八個“建筑之鄉”主要經濟指標     單位:億元 年份 建筑業 其中出省 平均人數 利潤總額 利稅總額 建筑業增加值 產值 完成產值 (萬人) 1999 472.4 263.46 56.95 11.03 25.22 102.3 2000 543.1 294.4 60.3 14.37 31.01 118.8 2001 652.4 342.2 64.02 18.06 37.95 143.4 2002 908.1 479.2 72.15 25.29 52.83 188.3 2003 1277.5 687.6 88.15 35.99 74.86 258.8     4、資質結構、行業結構合理調整是非國有建筑業發展的助推器。非國有建筑企業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使非國有中的高資質企業的比重提高。建筑行業新資質就位以后,2003年非國有一、二級建筑企業892家,比上年增加110家,占全部非國有建筑企業的27.6%,比重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非國有一級建筑企業157家,占全省一級企業的81.8%;非國有二級建筑企業735家,占全省二級企業91.2%。并產生了3家特級總承包企業,前不久還有3家企業將獲得特級資質,非國有建筑企業資質水平提升顯著。     同時非國有建筑企業積極推進建筑大產業,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從比較單一的房屋建筑業轉向交通、市政、裝潢、幕墻、鋼結構等多專業并進。一些建筑企業進行多領域嘗試,向建材、房地產、園林等行業拓展,不斷延伸建筑業的上下產業鏈。2003年主要從事房屋建筑業的非國有建筑企業1154家,占非國有建筑企業的35.7%,比重比上年下降了4.2個百分點。從事市政、交通、水利、裝潢等其他專業非國有建筑企業已達2077家,完成建筑業產值709.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8%、31.1%。許多高資質企業取得多個專業資質,建筑企業應變的能力增強。     5、各地區全面增長,促進非國有較快發展。2003年浙江非國有建筑業產值比上年增長41.2%,得益于全省各地區的全面增長(見表4)。其中又以金華、寧波、杭州、紹興四市增長勢頭高,分別增長52.2%、47.6%、47.2%、41.7%,大大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而四市完成產值占全省非國有完成產值的76.7%,特別是紹興市完成產值占全省非國有的近三分之一,從而推動了整個建筑業的快速增長。     表4 2002-2003年各市非國有建筑業分布及構成 2002年 2003年 產值2003年 建筑業產 建筑業產值 產值比重 企業個數 個數比重 比2002年 值(億元) (億元) (%) (家) (%) 增長(%) 全省 1955.7 2760.8 100 3231 100 41.2 杭州市 365.85 539.0 19.5 692 21.4 47.3 寧波市 273.28 403.3 14.6 558 17.3 47.6 溫州市 145.01 175.4 6.4 382 11.8 21.0 嘉興市 59.79 84.1 3.0 181 5.6 40.6 湖州市 43.24 55.7 2.0 131 4.1 28.9 紹興市 611.33 866.4 31.4 366 11.3 41.7 金華市 203.7 310.1 11.2 344 10.6 52.2 衢州市 28.74 39.6 1.4 96 3.0 38.0 舟山市 16.01 20.8 0.8 73 2.3 30.0 臺州市 179.78 232.4 8.4 287 8.9 29.3 麗水市 29 34.2 1.2 121 3.7 17.9     非國有建筑企業地區間分布差異明顯,企業個數居前三位的是杭、甬、溫,創造產值居前三位的是紹、杭、甬。從表5可以看出,浙江非國有建筑企業主要集中在杭州、寧波、溫州,分別占全省非國有建筑企業的21.4%、17.3%和11.8%。而最少的舟山只占2.3%。從非國有建筑企業完成建筑業產值來看,居前三位的分別是紹興、杭州、寧波,分別占全省非國有建筑企業的31.4%、19.5%和14.6%,最少的舟山僅占0.8%。     二、浙江非國有建筑業快速發展的原因     2003年浙江建筑企業實現利稅、完成建筑業總產值、優質工程魯班獎三項指標繼續保持全國第一。2000-2003年浙江非國有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2.6%,主要經濟指標每年上一臺階,四年翻了一翻多,這可以稱之為浙江非國有建筑業的快速發展期。經過多年的拼搏,浙江建筑業已經形成一支作風頑強、技術過硬,能打硬仗的行業隊伍,體現了“浙江精神”,在國內建筑市場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聲譽。近年來浙江非國有建筑業快速發展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1、宏觀經濟運營大環境的諸多利好。“十五”期間,國家繼續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繼續加大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快城市化進程,為建筑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條件和外部環境。近年來,浙江宏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投資高速增長。2003年全省GDP達9395億元,比1999年增長57.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93.6億元,比1999年增長1.6倍,五大“百億工程”等大批重點工程陸續動工興建,房地產市場需求旺盛等等,為浙江建筑業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同時浙江建筑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抓住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及長三角共同發展等大好時機,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效果良好。     浙江民營經濟正進入二次飛躍的發展時機,為非國有建筑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摔掉包袱,快馬加鞭。     2、規范的法律法規作保證。1994年以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陸續頒布(或重新修正)的《浙江省建筑業管理條例》、《浙江省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管理條例》、《浙江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浙江省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浙江省建設工程監理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這些地方性法規與國家的《建筑法》及建設部一系列建設工程方面的法規,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建筑業管理法規體系,為規范各種建設行為,促進建筑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3、資本擴張和運作能力的提高。我省非國有建筑業的資本擴張的動能明顯,浙江廣廈(資訊 行情 論壇)集團是全國建設領域第一個上市的建設集團公司,目前已有總資產150億,先后收購了南京、北京、重慶、武漢等地的一些大集團,發展非常快,已成為建筑產值超50億元的企業,名列全省第一。2002年騰達公司上市,2003年6月寶業集團在香港掛牌上市,同年杭蕭鋼構(資訊 行情 論壇)、精工鋼構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目前浙江建筑行業已有5家公司上市,龍元集團、舜杰集團等公司也正在積極爭取上市。建筑企業通過資本運作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逐步轉入規模、效益雙贏的軌道,競爭力顯著上升。2003年末全省新資質(不包括勞務企業)非國有建筑企業擁有總資產1544.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276.3億元,分別比1999年增長1.3倍和94.2%,平均每個企業擁有資產4961萬元,比1999年增長1.4倍。     4、企業管理水平的逐步成熟。借鑒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科學方法,完善或取代非國有建筑企業原有的家族式或傳統管理模式,職責到位,責任明確。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成本核算制等制度化管理,管理水平上了新臺階。培養了一支項目經理隊伍,2003年全省非國有企業擁有項目經理5.2萬個,其中一、二級項目經理近1.8萬個。非國有建筑企業整體經營水平提高,贏利增加、資產負債下降。     工程質量管理形成一套較為科學嚴密的體系。建筑企業堅持走質量興業之路,把每項工程都作為企業的品牌來做,精品工程越來越多。2003年獲全國建筑業優質工程最高獎魯班獎8項,連續六年保持全國第一;創上海白玉蘭杯優質工程46項;浙江優質工程獎錢江杯100個。大批施工企業通過了ISO9002質量認證體系。正是這種強烈的品牌意識及質量管理優勢,拓展了市場,確立了我省非國有建筑業地位。     三、存在的問題     1、拖欠工程款前清后欠。2003年我省非國有建筑業企業年末被拖欠的工程款達206.2億元,占全省非國有建筑業總產值的7.5%,比上年增長31.6%,其中竣工工程拖欠達129.7億元,增長24.1%。據有關部門調查,政府項目和房地產項目占了拖欠工程款的70%左右。拖欠工程款增加,不僅增大了建筑企業的負擔,一定程度上造成企業資金運作困難,而且也惡化了社會信用環境,拉長了債務鏈。     2、安全事故多發。2003年全省建筑企業發生死亡事故111起,死亡143人,死亡人數比上年增長44.4%,其中二級重大事故1起、三級重大事故4起。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在于不少一線人員不懂操作規程、不懂技術標準、不懂崗位責任制,安全事故多發狀況令人擔憂。     3、企業綜合素質與同行相比還有差距。從規模比較(以2003年年報數據為比較依據),平均每家企業擁有總資產,浙江5391萬元,廣東6613萬元,上海7689萬元。人均竣工產值上海是浙江的1.2倍。從效益水平比較,上海建筑企業人均創利是浙江的1.6倍,人均創利稅是浙江的1.4倍,技術裝備率是浙江的1.8倍,勞動生產率比浙江高20.1%。與國際建筑同行相比則差距更大。據有關資料,我國建筑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只有日本的七分之一和美國的二十分之一。     四、幾點建議     1、加大力度,清欠工程款。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切實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問題的通知》。省政府已發出對拖欠工程款清理的要求,從政府投資工程做起,做到新帳不欠,老帳限期付清,并制定出具體的實施目標,說明省政府對這個事情非常重視。政府重視、企業要積極參與,理清項目拖欠情況,分門別類,落實責任主體,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的手段努力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2、提高科技含量,保障生產安全。提高建筑企業的科技應用水平,促進非國有建筑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工程建設的科技含量和工程質量,結合安全生產實際,大力推廣安全適用、先進可靠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及時淘汰落后的工藝和設備,用增加科技含量來提高安全系數。加強對一線工作人員的技能、安全培訓,規范操作。加強宣傳,使《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理》深入企業、工程項目部、施工班組乃至作業人員,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     3、樹浙江建筑品牌,發揮非國有企業優勢。提高品牌知名度,對擴大國內、國際建筑市場占有率至關重要。要保護好浙江建筑企業的聲譽,多樹樣板工程、精品工程,使浙江企業成為建筑行業的一面旗幟,與國外建筑巨頭一爭高低。充分發揮股份制企業在建筑業企業中的比較優勢,加強資本運作,搶占市場先機。同時繼續調整行業結構,營造市政、水利、交通、裝飾等行業新優勢。延伸建筑產品兩頭,拓展建筑材料和房地產開發業務,保持建筑業持續、穩定發展。
|